[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4359.7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国;翁凌俊;王长明;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大南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0 | 分类号: | F16K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力偶 油路 系统 中的 稳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属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压力保护装置当系统油压升高时,阀芯克服弹簧阻力,水平向左移动,通过开在阀芯上的孔,将管道内压力油卸压。但由于没有确定弹簧的作用力,阀芯受力不平稳。现有的技术不能使系统的油压稳定,导致在液力偶合器的运转中,勺管在20%~30%位置时就全充油,不能调速,并且噪音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能使系统压力基本保持衡定、调速范围大且噪音小的稳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阀座,溢流管与溢流阀座密封连接且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阀芯可滑动地设于溢流阀座内部,调节定位块同轴设于阀芯的一端,调压弹簧设于阀芯和调节定位块之间的心轴上,溢流阀盖设于阀芯的另一端且与溢流阀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芯上设有径向孔和阻尼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的调压弹簧、阀芯、调节定位块组成调压弹簧组合件,起溢流、定压作用,调节定位块可以改变调压弹簧的压紧力,从而控制工作液压系统的压力。由于惯性和外载荷的变化,系统压力仍会发生变化,阀芯在系统压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波动,使系统压力被控制在调定压力附近。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直接利用弹簧力与进油口的压力相平衡,来进行压力控制。如阀芯常开,系统压力就基本保持衡定;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运转中,勺管在100%位置时工作腔内实现全充油,调速范围大,并且噪音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调压弹簧组合件工作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压力保护装置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溢流阀座;2-调节定位块;3-调压弹簧;4-阀芯;4-1-径向孔;4-2-阻尼孔;5-溢流管;6-溢流阀盖;7-进油口;8-出油口;9-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力偶合器油路系统中的稳压装置包括溢流阀座1、调节定位块2、调压弹簧3、阀芯4、溢流管5、溢流阀盖6。溢流管5与溢流阀座1密封连接,分别开有进油口7,出油口8;阀芯4在溢流阀座1内滑动,随着油压升高,阀芯4打开,即:进油口7、出油口8相通。调节定位块2同轴装在阀芯4的一端,调压弹簧3套在阀芯4和调节定位块2之间的心轴上,溢流阀盖6装在阀芯4的另一端且与溢流阀座1旋紧。根据阀芯受力平衡方程计算,阀芯4上开有径向孔4-1和阻尼孔4-2,能减少阀芯4和调压弹簧3的振动。
调压弹簧3的作用力F根据油路系统的压力p确定,调压弹簧3的压缩量h由调压弹3的作用力F和刚度P’确定;调节定位块2可以改变调压弹簧3的压紧力,从而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
结合图2,调压弹簧3、阀芯4、调节定位块2组成调压弹簧组合件,是本发明的关键部件,起溢流、定压作用。是直接利用调压弹簧3的作用力F与进油的压力p相平衡,来进行压力控制。由于惯性和外载荷的变化,系统压力p仍会发生变化,阀芯4在系统压力p和弹簧力F的作用下波动,使系统压力p控制在调定压力p启、p调附近。
开启压力p启、调定压力p调的确定:根据系统压力p,确定稳压装置的开启压力p启、调定压力p调。p调和p启的差值为稳态调压偏差,偏差愈小,稳定性能愈好。
调压弹簧调定力F启、F调的确定:根据弹簧力和液压力的平衡原理,建立阀芯受力平衡方程:F启=p启A或F调=p调A(阀芯的自重和摩擦力不计),其中:
F-调压弹簧3的调定力(N);
p-作用在阀芯4上的调定压力(N/mm2);
A-阀芯4端部的有效作用面积(m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大南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大南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4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芋复合营养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蓖麻雌性株的繁殖保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