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死人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5976.9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3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巧亮;刘维亭;朱志宇;袁文华;万振刚;张永林;王欣;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死人 报警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死人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船舶的死人报警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死人报警装置是用来及时反映工程技术人员、轮机员、电机员及其他船员,单独或作为一组工作在机舱、锅炉间或其它特定设备处的安全状况,在出现人身安全时及时报警。
国外此类产品,叫做“Dead Man Alarm System”,国内有类似产器——轮机员安全报警系统,
现有的国内外产品,其实现原理未见报道,但从其组成部分及其接线方式上看,存在接线较多,不能在安装位置或与该系统相连的监控或管理处及时判断出事人员处所,从而难以保证对出事人员进行及时施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微处理器和通信网络的,可及时判断出事人员所在处所,从而可有效提供保证对出事人员及时施救信息的死人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死人报警系统,包括多个死人报警装置,每个死人报警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微处理器,存储报警时间、报警记录的掉电可保持存储单元模块,识别死人报警装置在所处场所的地址识别模块,用于报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报警和记录报警发生时间、提供时间数据的日历时钟模块,以及用于传送报警信息的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存储单元模块、地址识别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日历时钟模块和通信接口模块均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启动或停止报警装置、设置报警时间、消除本地报警和查询报警记录;
所述多个死人报警装置之间通过通信接口模块相互通信。
一种死人报警系统的实现方法,先设置主死人报警装置的报警时限值、报警延伸的报警时限值和例行巡视时的行走在规定处所之间的所需时限值,然后设置其它死人报警装置的本地报警时限值和报警延伸到其它死人报警装置的时限值;
例行巡视时,按动主死人报警装置上的“启动”按钮,则主死人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时限判断”,显示窗口显示巡视人员将去的第一个处所的地址,同时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使其它的所有死人报警装置显示第一处所的地址,若在设定时限内第一处所处的死人报警装置的“启动”按钮未被按下,则所有死人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若是无人值守,主死人报警装置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传送到与其相连的监控系统或管理系统,若是有人值守,在设定时限内,主死人报警装置的“确认”按钮未被按下,并且第一处所处的“启动”按钮未被按下,则主死人报警装置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传送到与其相连的监控系统或管理系统,同时主死人报警装置将报警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模块中;
若在设定时限内第一处所处的主死人报警装置的“启动”按钮被按下,则主死人报警装置退出“报警时限判断”,进入“通信中断”等待状态;
同时第一处所处的死人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时限判断”,若在设定时限内,第一处所处的死人报警装置的“确认”按钮被按下,则重新开始“报警时限判断”,若在设定时限内“确认”按钮未被按下,则第一处所的死人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若在设定时限内“确认”按钮被按下,则重新开始“报警时限判断”;若在设定时限内“确认”按钮未被按下,则通过通信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其它所有的死人报警装置,同时存储报警信息,主死人报警装置再根据是否有人值守,通过通信将报警信息传送到监控系统或管理系统;若第一处所的死人报警装置的“停止”按钮被按下,显示将去的第二处所的地址,同时通过通信使其它所有死人报警装置显示第二处所的地址;主死人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时限判断”,后续的实现方法同前所述;巡视结束时,按下主死人报警装置上的“停止”按钮,则所有死人报警装置进入“键盘扫描”和“通信中断”等待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5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