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6231.4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龙;赵鹏;王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H2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艉封板 船体 平衡 舵舵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体及舵叶,尤其涉及一种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适用于各类无艉封板的安装半平衡或不平衡舵的船舶,属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操纵性对船舶总体性能和船舶航行性能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而舵对船舶的操纵性好坏又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舵效就成了造船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人们从理论上很早就认识到在舵面积和舵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展弦比的大小对舵效起决定性作用,展弦比大则舵效高,展弦比小则舵效低。但由于受船舶吃水和航道限制,一般船舶的展弦比都较小,特别是内河船舶舵的展弦比往往小于1,为了提高舵效,人们设计出了比平板舵效率高的流线型舵、襟翼舵、蒂姆舵、希林舵等。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人们发现船体对舵效有明显影响,特别是舵叶安装处船底板形状对流经舵的水流特性有较大影响。当舵安装在船体底部空间时,若船体底部与舵上边缘之间的空隙很小,则流经舵的水流特性将会改善,等效于加大了舵叶的展弦比,舵的转船力矩和横向力得到提高而使舵效提高。当船体底部与舵上边缘之间的空隙足够小时,其舵效几乎可以提高2倍。然而,这一有利因素目前只是在舵叶安装处的船体是平底时才能较好体现,其原因在于,在传统的船舶设计中,由于船体外形是一个复杂的不会变动的空间曲面,而舵叶又是一个可以绕舵杆中心旋转的机构,所以现有技术只能做到舵叶在某一转角下使舵的上边缘与船体底板有较好的吻合状态(即间隙最小),而使舵叶在这一转角下舵效较好。例如,对于单艉单舵船,在0°舵角的情况下,舵叶上边缘形状可以做到与船艉底板形状平行而间隙做到最小,从而此时舵效最好,但当舵转动某一角度时,为了不使舵叶与船体相碰或者由于船体自身型线的原因,必然失去舵叶的上边缘形状与船体底板形状的平行而紧密的关系,此时间隙成剪刀差加大,从而使舵效降低。因此,必须对船体及舵叶进行重新设计才能将间隙做到最小,从而提高舵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使得在舵叶的所有转角范围内,舵叶上边缘形状与船底板形状始终保持平行而使其间隙可以做到最小,始终保持最佳的空间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舵效,改善船舶的操纵性,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在船体舵叶6安装处的船底形状是锥形的船体旋生曲面9;在舵叶6的转角范围内,对于流线型舵,舵叶上端面61是与船体旋生曲面9处处平行的曲面;对于平板舵,舵叶上端线61是与船体旋生曲面9处处平行的曲线。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其中船体旋生曲面9,是以舵杆中心线5为转轴,以船体0°直剖型线4a后部曲线为船体旋生曲面母线7,以船体旋生曲面旋生角为旋转角,旋转生成;所述船体旋生曲面母线7,是在船体 0°直剖型线4a上选取、两点,截取曲线段作为船体旋生曲面母线7,所述点为船体0°直剖型线4a与舵杆中心线5的交点,所述点在舵杆中心线5的艉后方向,到舵杆中心线5的垂直距离大于舵叶上端线后端点点到舵杆中心线5的垂直距离;船体旋生曲面旋生角以水线面图的船体中心线8为0°线,对于海洋船舶取值为-35°~+35°,对于内河船舶取值为 -45°~+45°。
前述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对于流线型舵,当舵叶上端面61为双曲度板时,由与其对应处船体旋生曲面9向下偏移距离t而生成,所述偏移距离t取值在25mm~80mm之间,且偏移距离t减去该处船底板厚度后等于舵叶6最大厚度的十分之一。
前述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对于流线型舵,当舵叶上端面61为单曲度板时,舵叶上端面形状是一个以舵叶上端线为母线沿船宽方向平移扫描生成的单曲面;所述舵叶上端线,是舵叶上端面61的中心线,是由与其对应处船体0°直剖型线4a向下偏移距离t而生成的曲线,所述偏移距离t取值在25mm~65mm之间,偏移距离t减去该处船底板厚度后等于舵叶6最大厚度的十分之一。
前述无艉封板船体及非平衡舵舵叶,对于平板舵,所述舵叶上端线是与其对应处船体0°直剖型线4a向下偏移距离t而生成的曲线,所述偏移距离t减去该处船底板厚度后应不大于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舵叶的所有转角范围内,舵叶上边缘形状与船底板形状始终保持平行而使其间隙可以做到最小,始终保持最佳的空间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舵效,舵效可提高一倍以上,明显改善船舶的操纵性,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直剖图);
图2是本发明的A向视图(站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6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