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7143.6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钟林;邓宇;唐中勇;何松泉;罗鸣;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星沙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负载 模拟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液压泵驱动的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与驱动液压泵的动力源的性能及其匹配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工程作业中,一方面液压泵从动力源获得机械能并转化为液压势能;另一方面动力源与液压泵在完成能量转换时都有其不同的最佳转换工作点、线或区间。为了改善工程机械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佳的匹配工作,需要将动力源与液压泵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测试与匹配优化试验。传统的测试试验方法主要采取装车实测或通过测功机模拟负载进行测试,而装车实测不仅工作量大、测试困难、周期长、成本高,优化改进成本高,并且由于作业对象的变化和操作人员水平的差异,使得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定性都较差;通过电力测功机或电动机模拟负载由于改变了负载传递方式,其准确性差,失真严重,尤其是对影响工程机械工作效率的瞬态动力响应情况几乎无法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及方法,实现液压泵与动力源负载在试验室台架上进行模拟与匹配优化测试,克服装车测试或其他常规测试中一致性差、精度低、不可再现的问题。
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动力源、油门控制器、扭矩转速传感器、液压泵、压力流量采集单元、比例溢流阀、微处理器及控制计算机;
所述压力流量采集单元至少包括压力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扭矩转速传感器两端分别与动力源和液压泵联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包括液压泵出油口与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之间任一位置,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包括液压泵出油口与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之间和比例溢流阀与油箱之间任一位置;
所述比例溢流阀进油口与液压泵出油口通过第一液压油管连接;
所述比例溢流阀出油口和液压泵进油口分别通过第三液压油管和第二液压油管与油箱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与转速扭矩传感器、压力流量采集单元、油门控制器及比例溢流阀均相连;
所述控制计算机与微处理器相连。
所述液压泵包括M个泵单元,所述泵单元包括N个主泵和/或先导泵,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动力源至少包括柴油机、汽油机及电动机当中的一种。
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方法,采用基于上述的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控制计算机及动力源;
步骤2:在控制计算机上设定待测的动力源对应的整车车辆参数及工况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微处理器上;
步骤3: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指令,通过油门控制器控制动力源的运行,并经扭矩转速传感器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将液压油从油箱中吸入,液压油经液压泵加压后从其出油口依次流经液压油管、压力流量采集单元后进入比例溢流阀;
步骤4:比例溢流阀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指令控制比例溢流阀的开度,从而改变液压泵的出油压力和液压泵吸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
步骤5:微处理器通过扭矩转速传感器、压力流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信息和液压泵的液压输出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信息和液压泵的液压输出信息反馈至控制计算机上,实现对动力源的动力负载和液压泵的液力负载过程的模拟;所述动力输出信息为动力源的扭矩与转速,所述液压输出信息为液压泵的压力和/或流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工程机械负载模拟与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动力源、油门控制器、扭矩转速传感器、液压泵、压力流量采集单元、比例溢流阀、微处理器及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该方法通过比例溢流阀控制液压泵的出油压力或流量来模拟工程机械液压动力系统的负载变化,不仅实现了对工程机械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力源动力负载和液压泵液力负载瞬态情况的精确模拟,同时还可实现多种特殊作业工况和作业模式的精确模拟,从而提高测试试验的精度、一致性和可再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作业负载模拟与测试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在负载突加和突卸的模拟与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电子湮没角关联谱仪
- 下一篇:低碳烯烃制备过程的裂解气的吸收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