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容器内部管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7694.2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何远新;侯军;韩志坚;郭小锋;祁扬;李照明;赖伟红;贾汝唐;谢芬;胡广寿;晏诚;兰丽华;孙晓宇;贺军;王伟;余小清;郭强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86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容器 内部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管体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容器内部管路,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低温容器内部管路。
背景技术
运输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储罐内部均设置有大量的管路,用于低温液体的装卸、液面显示以及通气等。目前在罐体内的管路设计不合理时,外界大气热量易通过管路中的低温液体传入到内容器中,使得容器的绝热指标较差,容器中的低温液体蒸发较快,给低温液体介质储运安全及经济效益带来损害,同时若管路结构不合理,管路的制造工艺性也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止低温液体穿透、绝热性能提升以及便于制造的低温容器内部管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容器内部管路,包括伸出罐体的直管、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并用于改变直管内部液体流通方向的第一弯头以及第二弯头;所述直管通过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相连;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弯头与直管之间的高度不低于直管的外径的5倍。
上述第二弯头与直管之间的高度大于直管的外径。
上述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00毫米。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考虑到罐体内部装载的液化后的液体的物理参数以及运用连通器的原理,提供了一种设置在低温容器内部管路,包括伸出罐体的直管、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并用于改变直管内部液体流通方向的第一弯头以及第二弯头;直管通过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相连,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温容器内部管路的两个弯头之间的距离L不低于200mm;管路的高度h大于5倍的管路外径;具有防止罐体内部低温液体穿透,导致罐的绝热性能降低;制造工艺性好,既有的弯管设备即可方便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温容器内部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考虑到罐体内部装载的液化后的液体的物理参数以及运用连通器的原理,提供了一种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低温容器内部管路,其结构大致与现有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伸出罐体的直管、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并用于改变直管内部液体流通方向的第一弯头以及第二弯头;直管通过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相连(其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进入罐体封头后的液体首先经过直管进入罐体内部,通过第一弯头向上流动后再通过第二弯头向罐体内部流动,实现了液体的灌装等操作。本发明与传统的罐体内部管路不同的,对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之间的距离L进行调整,经过发明人长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终得出,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之间的距离L不低于200毫米,有效的防止了罐体内部低温液体向外穿透。
同时,本发明考虑到罐体与外部之间的绝热性能,特意将第二弯头与直管之间的高度h进行了调整,使其大于直管的外径d,进一步增强了罐体的绝热性能,使其安全性更高,两个弯头之间进行弯管操作时的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到罐体的容积以及管路的复杂性等问题,将第二弯头与直管之间的高度h设置为不低于直管的外径d的5倍,增强了其操作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轴高速点胶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矢量加速度传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