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8071.7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庄宁;王松;何良德;陈达;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楠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工 混凝土 破坏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用于模拟潮位-温度耦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破坏过程。
背景技术
水工结构混凝土由于受物理、化学及力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其耐久性问题十分复杂,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冻融循环、碳化、碱集料反应、化学腐蚀、温度变化、潮位变化等多种因素。特别对于混凝土的潮差带部位,由于受到水的周期润湿,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加上环境温度差异造成的循环作用,使得码头桩基在荷载、温度、湿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破坏,直接影响着水工结构的稳定与安全。目前研究影响水工结构混凝土破坏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耦合问题已成为岩土工程界、港口工程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
对于潮位变化、温度循环等单一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的许多结论和经验公式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并且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目前的研究认为:实际工程中的水工混凝土结构并不是处于单一因素作用下工作的,而是同时经受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如温度差异造成桩基混凝土结构强度降低,使用过程中长期承受各种荷载和氯离子及其它盐类侵蚀的共同作用,加上桩表面由于受到水的周期润湿,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破坏等。水工混凝土结构在经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时,其破坏并非各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种因素的交互耦合作用。正如吴中伟院士曾指出:“耐久性研究本身存在缺点,如习惯单一破坏因素的研究试验,与实际工程中多因素的联合作用脱节;采用不正确的简化、外推、归纳甚至夸大的方法”。这样的耐久性对于实际多种环境及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情形必然有很大的偏差,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看到许多按照规范设计的可服役30-5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不到几年或十几年就出现较大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成一种模拟潮位-温度耦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对于研究水工混凝土在多因素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能够模拟潮位变化、温度共同作用下水工混凝土的破坏过程,为研究水工混凝土在多因素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提供实验依据。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用于模拟潮位-温度耦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破坏过程,包括:
反应室,用于盛放水及水工混凝土待测试样;
反应室水位控制系统,用于对反应室中盛放的水的水位进行控制;
反应室温度控制系统,用于对反应室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反应室水位控制系统包括:进水槽、排水槽、水泵、水位监测模块、水位控制模块;所述进水槽、排水槽分别通过进水阀、排水阀与反应室连通,且排水槽顶面高程低于反应室地面高程,进水槽地面高程高于反应室设计最高水位的高程;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排水槽连通,出水端与进水槽连通;进水阀、出水阀、水泵以及水位监测模块分别与水位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包括分别与所述水位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高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低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高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低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分别固定于一刻度尺上,并可沿刻度尺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反应室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继电器控制系统及与其电连接的一组白炽灯,继电器控制系统可控制白炽灯定时开启、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能自动周期性控制水位与温度的变化,有效的模拟潮位变化与温度变化同时对水工混凝土的影响,研究水工混凝土在这两种因素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且结构简单、控制精确、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水工混凝土破坏试验系统中水位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如下:
1、白炽灯组,2、继电器控制系统,3、电子式水位控制器,4、交流接触器,5、水泵,6、高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7、低水位电子式水位开关,8、钢尺,9、进水开关,10、排水电磁阀,11、排水槽,12、进水槽,13、排水开关,14、进水电磁阀,15、反应室水位,16、反应室,17、电缆,18、电缆,19、进水软管,20、排水软管,21、输水软管,22、电缆,23、电缆,24、电缆,25、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8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