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9015.5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华霖;杨新明;刘金花;祝道文;王琼;程文池;雷智;周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16;C21D1/26;C21D9/50;C21D9/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堆焊 焊接 方法 | ||
1.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堆焊工件进行整体预热,预热温度为250~300℃,达到预热温度后再保温0.8~1.2小时,工件厚度在40mm基础上每增加40mm、增加保温时间1小时;
B.对工件实施气体保护焊,保护气体为纯二氧化碳,焊接电流为180~220A,焊接电压为25~29V,焊接速度为350~450mm/min,层间温度为250~300℃;
C.焊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退火热处理,热处理初始温度为200~300℃,逐步升至700~750℃后,保温1.8~2.5小时,堆焊厚度在10mm基础上每增加10mm、增加保温时间2小时,工件厚度在40mm基础上每增加40mm、增加保温时间1小时;
D.将退火热处理完成的工件在炉内冷却至150℃以下,然后出炉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焊丝的干伸长度为15~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B1:
B1.焊接时用测温仪测量焊接工件的层间温度,当层间温度低于250℃或高于300℃时,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调节至250~300℃之间。
4.一种对升船机导向轮的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导向轮进行整体预热,预热温度为250~300℃,达到预热温度后保温0.8~1.2小时,工件厚度在40mm基础上每增加40mm、增加保温时间1小时;
B.对导向轮实施气体保护焊,保护气体为纯二氧化碳,焊接电流为180~220A,焊接电压为25~29V,焊接速度为350~450mm/min,层间温度为250~300℃;
C.焊接完成后,对导向轮进行退火热处理,热处理初始温度为200~300℃,逐步升至700~750℃后,保温1.8~2.5小时,堆焊厚度在10mm基础上每增加10mm、增加保温时间2小时,工件厚度在40mm基础上每增加40mm、增加保温时间1小时;
D.将退火热处理完成的导向轮在炉内冷却至150℃以下,然后出炉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升船机导向轮的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焊丝的干伸长度为1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升船机导向轮的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B1:
B1.焊接时用测温仪测量导向轮的层间温度,当层间温度低于250℃或高于300℃时,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调节至250~3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升船机导向轮的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焊接路线为在始焊部位先沿圆周方向堆焊一周后,再沿导向轮的圆周方向进行螺旋堆焊,最后在终焊部位沿圆周方向再堆焊一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升船机导向轮的双相不锈钢的堆焊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上下相邻两层堆焊层的焊道位置沿焊道宽度方向错开1/2焊道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0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