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9520.X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55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co sub 萃取 苦荞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提取物提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籽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苦荞籽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也称膳食纤维,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膳食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可预防便秘、直肠癌、痔疮及下肢静脉曲张;能调节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苦荞籽油中含有大量的油酸、亚油酸,可降低血脂,改善血粘,软化血管。适合三高人群及其高危人群;有偏食习惯的人群;经常静坐在办公室的人群;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况的脑力劳动者;严重肥胖者;常乘坐和驾驶汽车的人士;妇女妊娠高血压者;饮酒过量的人士;习惯性便秘者。
目前对于苦荞籽的提取方法采用的压榨法是传统的生产方法,其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缺点是出油率低,一般为10%左右,而溶剂浸出法是现代生产食用油常用的方法,优点是出油率高,缺点是成品油中有溶剂残留,萃取效率不高,尤其是提取物中纤维素含量较低,有效成分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苦荞籽的提取方法采用压榨法或溶剂浸出法均存在各自不同缺点的问题,提供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的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苦荞籽干燥粉碎后放入萃取釜中; b、将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注入萃取釜中,在温度为45~55℃,压力为1.2~2.0Mpa,CO2流速为0.10~0.15L/min的条件下,萃取3.5~4.5小时;c、将溶有苦荞籽植物提取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釜,调节温度为48~60℃、压力2.0Mpa~3.0Mpa,将苦荞籽植物提取物分离出来,CO2气体经压缩后进入萃取釜循环使用。
上述超临界CO2萃取的温度为50℃,压力为1.7Mpa,CO2流速为0.12L/min。
上述苦荞籽干燥在温度低于8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1.5~2个小时,经烘干后的苦荞籽水分含量低于10%。
上述苦荞籽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
本发明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得到植物提取物的方法在进行萃取前先将苦荞籽干燥粉碎,克服了由于苦荞籽外表坚硬,CO2流体无法穿透其外表而导致的提取不完全的缺陷,增加了苦荞籽与CO2流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将苦荞籽粉碎过40目筛,并将苦荞籽水分含量控制在低于10%以下,其粒度及湿度控制刚好使得CO2流体在萃取过程中顺畅流通,与苦荞籽更加充分地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苦荞籽植物提取物的萃取效率。
本发明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得到植物提取物的方法中,所用的CO2纯度大于或等于99%,CO2为惰性气体,可在常温下操作,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成分的氧化和分解,利用CO2处于超临界状态下具有的高密度、低粘度和扩散系数大的性质提取苦荞籽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在用降压升温的方法将溶解于CO2流体中的溶质分离,起到提取和蒸馏的双重作用,2.5~4个小时即可完成一个提取过程。该方法操作周期短、提取效率高,同时可以避免有机溶剂的残留,另外,由于CO2廉价易得,一般可回收80%左右,节约了能源,同时由于CO2无燃烧性,使用安全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超临界CO2萃取苦荞籽得到植物提取物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用该方法萃取苦荞籽得到的植物提取物中的纤维素的含量约达1.6%,萃取效果明显,得到的植物提取物天然无毒、无任何化学溶剂残留,具有安全环保、保护热敏性和活性物质、节能等诸多优点,最大程度保留了产品的生物活性成分,纯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5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