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0314.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雄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B29D3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洪玉姬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胎面胶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如下方法:在大致圆筒状的旋转支撑体的外周面,将未硫化的条形橡胶(ribbon rubber)以其侧缘相重叠的方式围绕轮胎旋转轴以螺旋状卷绕,由此形成胎面胶,即所谓的卷带法。
作为用卷带法形成胎面胶的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充气轮胎:条形橡胶从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中位于胎面中心部的起始点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卷绕,接着在一侧的胎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回,并经过所述起始点朝向另一侧的胎面端卷绕,条形橡胶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胎面胶的中心部(轮胎赤道付近)。
作为用卷带法制造的充气轮胎的另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充气轮胎:条形橡胶以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胎面端作为起始点朝向另一侧的胎面端卷绕,接着在另一侧的胎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折回,并朝向一侧的胎面端卷绕,条形橡胶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胎面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30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46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条形橡胶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胎面中心部,而胎面胶中心部的离心力大于胎面端的离心力,因此与卷绕起始点和卷绕终止端位于胎面端的情况相比,容易发生卷绕终止端变成起始点的故障,从而导致高速耐久性能恶化。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2的充气轮胎中,条形橡胶的卷绕起始点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胎面端,通常胎面端形成为锥形状,因此在条形橡胶卷绕工序中,很难用随动辊(滚压器)适当地按住卷绕于构成胎面端的部位的条形橡胶,从而容易发生不良现象。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高速耐久性能性并抑制不良现象发生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出了如下方案。
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一种,胎面胶由围绕轮胎旋转轴以螺旋状卷绕的条形橡胶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橡胶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中从位于比胎面端更靠近中心侧的起始点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卷绕,接着在一侧的胎面端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回,并经过所述起始点朝向另一侧的胎面端卷绕,然后在另一侧的胎面端向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折回,并朝向位于比胎面端更靠近中心侧的终止点卷绕,所述条形橡胶在避开胎面端和胎面中心部的胎面端邻近部具有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
胎面端邻近部是指从胎面端朝向中心侧的占胎面胶最大宽度的5-25%的范围内。
如此地,条形橡胶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避开胎面中心部的胎面端邻近部,因此与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胎面中心部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离心力的影响,并且可以提高高速耐久性能。但是,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终止端配置于避开胎面端的胎面端邻近部,因此在进行卷绕时能确切地按压条形橡胶,从而可以抑制不良现象的发生。
为了抑制由发热引起的故障,并进一步提高高速耐久性能,条形橡胶的卷绕终止端配置于沿着轮胎周方向延伸的主沟的形成处是有效的方法。若这样做,则主沟的形成处的橡胶厚度变薄,所以能够相应地抑制高速旋转时的发热。因此,能抑制由发热引起的故障,更能提高高速耐久性能。
当用卷带法制造卡车用轮胎或公共汽车用轮胎等胎面胶较厚的轮胎时,将条形橡胶的卷绕间距变窄而使得条形橡胶处于立起的状态的情况较多。但是,越立起条形橡胶,对卷绕的控制就越难,因此确保胎面胶的厚度成为了难题。
因此,为了容易确保胎面胶的厚度,优选地,所述胎面胶在比胎面端更靠近中心侧的部位具有以如下方式形成的三层结构部:将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卷绕的条形橡胶折回,并将其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卷绕,然后再次折回并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卷绕。具有这种三层结构部的轮胎,即使不使条形橡胶的卷绕间距变窄而立起条形橡胶,反过来说,即使条形橡胶的卷绕间距变宽而使得条形橡胶处于平躺的状态,也能进行制造,因此可以容易确保胎面胶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0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补偿命令校准的转向系统
- 下一篇:凹版印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