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0904.3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8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刚;王军义;贺云;徐永利;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03;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物体 平面 运动 测量 装置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物体平面运动测量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来测量物体平面运动的测量装置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平面运动测量系统多为利用角度测量装置以及距离测量装置通过机构组合而构成的接触式测量系统,在一些运动精度要求较高,且不允许有运动干扰的系统中,测量系统自身机构的运动会给被测系统运动带来影响,因此迫切要求一种非接触式平面运动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在平面运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实现方法。该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利用三个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测量组合算法,实现了物体平面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它包括基座和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垂直布置安装在基座上,通过1~3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被测物体距离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的距离值,通过测量组合算法处理,实现了物体平面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
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均为日本基恩士公司产品,型号为frm36或用德国米依厂家生产的激光测距传感器。
在基座X向安装第2、3激光测距传感器,在Y向安装第1激光测距传感器。
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利用非接触式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基座上,采用三点垂直布置其安装位置,实现对物体平面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
利用所述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2,3,4),分别测出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相对被测物体的距离值为测量值l1~l3;
根据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值l1~l3和测量第1~3传感器安装点位置坐标a1(x1,0)、a2(x2,0)、Y向激光测距传感器为坐标系Y轴上已知一点b(y1,0)及物体(5)自身对角线距离值|o1o2|,经组合测量算法计算,解算出物体物体相对基座的X向、Y向位移平动值和物体绕垂直轴Z转动的运动角度值θ,所述平动值和角度值θ为平面运动测量值,最终实现对物体平面运动两个方向相对位移的测量及绕平面转动的测量。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利用组合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了物体平面运动的非接触测量,消除了测量装置自身运动对被测系统运动的干扰。
2.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
3.本发明方法的平面组合运动测量算法,实现了直线距离测量到平面运动的测量转化,算法简明易实现。
4.本发明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平面运动,即平面二维运动及平面转动,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激光组合测距传感器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感器测量原理坐标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是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它包括基座1和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2,3,4,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垂直布置安装在基座1上,通过1~3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被测物体5距离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的距离值,通过测量组合算法处理,实现了物体平面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
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均为日本基恩士公司产品,型号为frm36或用德国米依厂家生产的激光测距传感器。
在基座1的X向安装第2、3激光测距传感器3,4,在Y向安装第1激光测距传感器2。
参见附图1,该测量装置中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基座1上,即由三个垂直布置的直线位移测量传感器组成非接触式组合激光传感器;被测物体5通过第1~3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量值,经过测量算法解算,就可测得被测物体5的平面运动。
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与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其测量原理为在再相互垂直的物件侧面安装三个相同的非接触式激光测距传感器,在X向安装两个,在Y向安装一个,实现对模样件平面运动两个方向相对位移的测量及绕平面转动的测量。
一种非接触式物体平面运动测量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0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基础
- 下一篇:一种船用重质燃油净化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