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桩端取样预埋管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61313.8 申请日: 2012-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2926413A 公开(公告)日: 2013-02-13
发明(设计)人: 王卫东;吴江斌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33/00 分类号: E02D3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00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灌注 桩桩 取样 预埋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基础的现场混凝土灌注桩领域。

背景技术

桩基工程事故,有相当部分是因桩身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桩基施工完成后,合理地选取工程桩进行完整性检测,评定工程桩质量十分重要。常用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有钻孔抽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动力检测法、低应变动力检测法等。其中低应变方法方便灵活,检测速度快,适宜用于预制桩、小直径灌注桩的检测。但对直径大于800mm的大直径桩,特别是嵌岩桩,承载力一般设计得较高,桩身质量是控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低应变均难以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钻孔抽芯法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和桩底持力层岩芯,可直观地判别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成为重要检测方法。但当桩长较长时,从桩顶取芯往往无法贯通整个桩长,无法了解桩端处桩身混凝土与持力层的情况。而大直径桩或的嵌岩桩,其桩端处桩身混凝土质量、沉渣厚度控制、入岩深度等都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与薄弱环节。如何有效获取桩端、持力层岩土特征及沉渣情况,是实际工程中关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又可通过芯样试压,了解相应混凝土和岩样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预埋管装置,该预埋管布置在灌注桩从桩顶至距桩端一定距离的桩身内,由于预埋管是中空的,可方便钻芯设备穿过桩身直接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评价桩端混凝土质量、沉渣情况、进入持力层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注桩桩端取样预埋管,预埋管同轴套贴在灌注桩的钢筋笼内侧,所述预埋管的内径不小于钻芯取样机钻头的直径,所述预埋管顶标高同所述钢筋笼顶标高,底标高比所述灌注桩端标高,封堵所述预埋管的两端。

本发明中,预埋管可为钢管,内径不小于钻芯取样机具钻头的直径,通常钢管内径大于1100mm,钢管壁厚满足强度与刚度的要求,通常大于5mm。管顶标高同桩顶标高,管底标高可比桩端标高高3~5m。钢管同轴套贴在灌注桩钢筋笼上,在灌注桩成孔后,钢管与钢筋笼一同下沉到位,然后再浇筑桩身混凝土。应对预埋管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封堵。封堵措施既要防止桩身浇筑时,混凝土进入预埋管内发生堵管,同时便于检测时,钻孔机具相对容易地钻穿封堵进入预埋管和钻穿封堵进行桩端取样作业。可采用木材结合密封胶的方式进行封堵。

本发明中,应保证预埋钢管的严格定位与垂直度、密封性。通常可沿桩长每隔1~2m采用钢丝将预埋管与钢筋笼绑扎牢固,在下放钢筋笼和预埋管入桩孔过程中,在预埋管内注水,观测预埋管的密封性,确保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进入至预埋管内。

上述对预埋管的管径、壁厚、管底标高及钢丝绑扎的间隔距离的具体尺寸描述仅为一种示意,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另行确定,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由于上述灌注桩预埋管的使用,可方便钻芯设备穿过桩身直接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评价桩端混凝土质量、沉渣情况、进入持力层情况,丰富了检测手段和数据,便有利于建筑质量的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及应用施工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端头封堵节点详图。

图4是本发明预埋管与钢筋笼固定节点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预埋管1为一根钢管,同轴套贴在灌注桩3的钢筋笼2内侧,钢管内径不小于钻芯取样机具钻头的直径,通常钢管内径大于1100mm。预埋管1顶标高同灌注桩3顶标高,管底标高比灌注桩3的端标高高3~5m。

如图3所示,预埋管1两端进行封堵,形成封堵头4,防止混凝土进入管内,,预埋管1端部封堵采用木材结合密封胶的封堵止浆措施或其它现有的封堵措施,可有效阻止混凝土或浆液进入管内,同时不影响后续取样钻具的钻进。

桩基施工时,先将预埋管3同轴套贴在所述灌注桩的钢筋笼上,并固定,如图4所示,可沿桩长每隔1~2m采用钢丝5将预埋管1与钢筋笼2绑扎牢固。固定方式还可采用焊接,间隔距离也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