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1319.5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捌伍捌创新工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属于发热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热源”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能量来源,现实生活中的热源多呈点、线、面形态,由于受热源固有形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诸多不便,尤其是对不规则表面和柔性表面的加热处理效果较差。
在工业、农业,建筑领域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加热设备的运用非常广泛,但固有加热设备多呈点、线、面形态,由于受热源固有形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诸多不便,且因为工、农业等行业作业环境恶劣,设备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由加强纤维丝、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混织成网状,其中,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呈经纬垂直编织。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网优选所述发热网外表面依次涂覆液体硅胶内层和PVC外层。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网优选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为表面涂覆有碳基发热材料的纤维丝,所述碳基材料由碳粉和基质材料组成。
4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网优选所述加强纤维丝为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合四氟乙烯纤维。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0~500nm。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碳基发热材料按质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碳基发热材料按质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碳基发热材料按质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纤维丝为化学纤维。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优选所述化学纤维为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合四氟乙烯纤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碳基柔性发热丝的制备方法。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丝的制备方法,常温常压下,将纤维丝浸于碳基发热材料中,取出,干燥。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的制备方法优选所述干燥温度为80℃~150℃,干燥时间0.5h~2h。
本发明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的制备方法优选常温常压下,将纤维丝浸于碳基发热材料中,取出,干燥,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0.5h~2h,上述步骤重复至少2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该碳基柔性发热网,由加强纤维丝、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混织成网状,其中,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呈经纬垂直编织。所述碳基柔性发热丝为表面涂覆有碳基发热材料的纤维丝,所述碳基材料由碳粉和基质材料组成。将加强纤维丝、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混织成网状,通过调整电极丝间距控制柔性发热纤维丝功率,从而有效控制发热功率和发热量。制网结束后,将网涂覆液体硅胶做首层防护,再挂PVC外皮做防护。在加强纤维丝、硅胶和PVC外皮三重保护下,本柔性发热网的抗拉性能、工作稳定性和耐候性均有大幅提升,相比较传统加热设备寿命可大幅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为表面涂覆有碳基发热材料的聚酯纤维丝,所述碳基材料由碳粉和基质材料组成;碳基柔性发热丝碳基发热材料按质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0nm。
常温常压下,将聚酯纤维丝浸于碳基发热材料中,取出,干燥,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1h,上述步骤重复4次。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由聚酯纤维、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混织成网状,其中,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呈经纬垂直编织。
实施例2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为表面涂覆有碳基发热材料的聚酯纤维丝,所述碳基材料由碳粉和基质材料组成;碳基柔性发热丝碳基发热材料按质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0nm。
常温常压下,将聚酯纤维丝浸于碳基发热材料中,取出,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1.5h,上述步骤重复4次。
一种碳基柔性发热网,由聚酯纤维、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混织成网状,其中,柔性发热纤维丝和电极丝呈经纬垂直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捌伍捌创新工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捌伍捌创新工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