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窑结圈扒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1700.1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辉;刘宗亮;王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25/00 | 分类号: | F27D2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李玲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结圈扒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窑结圈扒块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球团矿行业发展迅猛,全国200万吨以上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矿生产线已有50多条。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生产的球团矿铁品位高,粒度均匀,强度好,粉末少,满足了高炉生产的要求。但是回转窑结圈却严重制约着球团矿的生产发展。经研究和分析回转窑结圈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预热球强度差、生球爆裂温度低,造成进入回转窑的粉末多;二是低熔点物多产生结圈。三是热工制度控制不当,造成回转窑局部高温,在窑内产生结块和结圈。一般情况下结圈的周期为20天至40天不等,处理结圈的方法,主要有急冷法即用风和水对结圈进行骤冷,使其收缩不匀自行脱落;烧圈法即调节火焰长度和位置,利用高温火焰将结圈烧掉;炮打法即用炮对准结圈块开炮将其找下打碎;机械振打法即停窑冷却后人工打圈。最后一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对衬料损害较大,只有准备更换耐火材料时采用,所以一般不采用此方法处理结圈。前三种方法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但处理下来的结圈块都会从窑头出来到固定筛,需用人工用工具(耙子和铁钎)将大块从固定筛上扒出,送至大溜槽内储存。当结圈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人工人难以处理,只能停机降温后处理,每次处理时间在2小时至4小时左右。严重的影响生产稳定顺行。不仅如此,频繁的升降温导致产生大量的废品球团矿,能源消耗增加,设备损害加重,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都十分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扒块效率,节约时间,降低岗位劳动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人员安全,在回转内产生大量结圈的情况下,确保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回转窑结圈扒块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的回转窑结圈扒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与插车的叉车齿连接的固定支架,与此固定支架连接的伸缩耙杆和与此伸缩耙杆固定连接的耙头所组成,所述的固定支架与插车的叉车齿通过螺栓和卡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耙头为平耙头、齿耙头或耙钩。
所述的伸缩耙杆由内杆和套接在内杆上的外杆所组成,在所述的内杆和外杆开有定螺孔,其内杆和外杆的螺孔对接后由锁定螺母锁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扒块装置后,完全杜绝了岗位在扒块操作时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和人身安全问题。解决了因回转窑结圈给生产稳定顺行带来的危害,减少了升降温次数和废品球团矿的产生,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不仅如此,此装置使用灵活和方便,成本低,制造容易,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平耙头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齿耙头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耙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回转窑结圈扒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与插车的叉车齿6连接的固定支架3,与此固定支架3连接的伸缩耙杆2和与此伸缩耙杆2固定连接的耙头1所组成,所述的固定支架3与插车的叉车齿6通过螺栓5和卡板4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伸缩耙杆由内杆2-1和套接在内杆2-1上的外杆2-2所组成,在所述的内杆2-1和外杆2-2开有定螺孔2-4,其内杆2-1和外杆2-2的螺孔2-4对接后由锁定螺母2-3锁定。
为了适应现场实际扒块需要,本发明的将耙头设计为平耙头1-1、齿耙头1-2或耙钩1-3三种结构,其平耙头适应于下块集中时固定筛上存有大量块时作业;齿耙头适用于少量大块或大块和球团混合情况下的作业;耙钩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大块或固定筛缝隙中夹块时的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桌子
- 下一篇:架空输电线路巡线用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