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加热防治桑葚菌核病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2181.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7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丁珠玉;樊利;向必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A01G13/00;A61L2/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加热 防治 桑葚 菌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防病的装置。
背景技术
桑椹菌核病(Sclerotium disease)分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三种,主要为害桑椹,俗称白果病。本病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重庆、陕西和台湾等全国各个蚕区。病原菌寄生花被及子房,形成白椹, 发生严重时,影响桑果的产量、留种及育苗。其病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shiraiana (P.Henn)Wketz.)]、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1a shiraiana (P.Henn.) Ito et Imai.]和桑小粒性菌核病菌[Ciboria Carunceloides(Sieg1.et Ienk)Whetz.et Wolf.],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底至4月上旬桑花开放时,土壤中的菌核抽生出子囊盘,盘上子实层生出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花器而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雌花花器后,菌丝大量增殖,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椹落地越冬。本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病菌生长温限0-37℃,最适25℃。菌核形成温限5-30℃,最适15℃,菌核经3-4月休眠期,从菌核上产生子囊盘。形成子囊盘温限5-20℃,最适10℃。菌核埋入土中7cm以上很难萌发。子囊孢子萌发温限0-35℃,5-10℃萌发最快。
目前主要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如在3-4月盛花至青椹初期,用人工尽早摘除雌花和青桑椹,以免桑断梢病的发生,另外采取一些农业措施,病区在3月上中旬,当地面有子实体抽生,应及时中耕, 将子实体深埋土中,以减少初次侵染源。药剂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于盛花期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树冠、桑花、青椹,第一次防治效果较好,但容易产生抗药性,这些农药虽然为低毒性农药,从健康的角度,人们总还是希望不用农药。尤其目前的防治措施要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蚕农接受程度不高,致使全国桑椹菌核病发生十分严重,有的地方出现绝收。研究无污染,且简便易行的桑树菌核病防治技术,是目前我国果桑种植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有5项专利与远红外加热有关:《远红外灸器及辐射材料》(201210029864.7),其特征是:应用远红外线(8-14μm波段)辐射透热灸,替代传统艾(药)条灼热灸,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作用于人体,与人体生物波共振共鸣,产生重要的生理效应。《远红外保健按摩腰靠》(201020292823.3),其特征是: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由碳分子间的互相撞击和摩擦,从而不仅产生热能,而且生成 “生命光波”的远红外线。《节能型真空振动远红外膨化机》(201020588443.4),其特征是:涉及一种节能型真空振动远红外膨化机,其包含:本体、动力源、真空装置、加热装置、卸料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03214383.4),其特征是:是将电能通过高科技手段和特殊材料,转换成远红外光波,波长 8-14 微米,法向发射率为 0.88% ,再将光波以阳光的形式辐射到房间各个角落及物体上,给人一种在阳光下的温暧感觉。《即热式远红外线热水器》(200720050510.5),其特征是:采用远红外线线圈接收远红外线加热,水电完全分开。
目前有2项专利与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关:《经引入编码草酸氧化酶的基因生产抗桑条菌核病核盘霉攻击的植物》(92101989.0),其特征是:1)编码草酸氧化酶的DNA序列。(2)可用于使植物对抗由核盘霉真菌引起的病害。它可由嵌合基因和含有编码序列的载体提供。(3)它可使植物提高对核盘霉真菌引起之病害的抵抗力。《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201110104815.0),其特征是: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在2月下旬-4月中旬,桑椹三种菌核病的子囊盘萌发期,使用草甘膦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喷洒桑园地面2-3次。该方法不仅可以杀灭子囊盘内的子囊孢子,起到防治桑椹三种菌核病的目的,其杀灭效果与常用的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甲基托布津的效果相同,同时还可防除杂草,并且该防治方法不会直接喷药于桑椹,与传统防治方法相比,避免了桑椹受到农药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2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