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厚朴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62472.X 申请日: 2012-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2907243A 公开(公告)日: 2013-02-06
发明(设计)人: 庄国庆;罗成荣;高继海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23/04
代理公司: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代理人: 柯海军;武森涛
地址: 61008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厚朴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厚朴的栽培方法,属于木本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本中药材和珍稀植物,属于木兰科。长期以来,药用厚朴主要利用野生资源,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虽然开展了大量厚朴人工造林,但真正林分质量好的厚朴林还不是很多。由于人工种植规划缺乏科学指导性,同时随着厚朴资源的间伐采收利用,病虫害影响,或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的诱导,厚朴林分结构和稳定性逐渐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厚朴林分平均水平,这种结构的林分称为厚朴低效林。鉴于目前厚朴大规模人工培育的背景下,低效人工林和次生林分造成的环境、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地下与严重损耗,开展厚朴低效林的科学改造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以往对厚朴低效林的改造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方法,主要是通过封育保护,任其自然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或者实行全面皆伐或高强度皆伐后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改造。上述方法在实践执行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耗时长、效率低、水土流失造林成活率低以及厚朴幼苗生长缓慢等,导致厚朴林改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目前,关于厚朴的科学种植和砍伐已有相关报道,如:CN201010022013.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厚朴穴播密植间伐速生高产栽培方法,其技术要点为:第一年挖穴点播;第二年间苗移栽;第三年至第5年勤加管理,适时锄草、施肥等;第六年进行锤皮,第七年间伐,第十年砍树剥皮,加工成药。又如:CN201010532236.1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紫油厚朴再生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其首先进行了种子精选:采用低于2~2.5万株/亩、苗子茎部粗度≥1.0cm、平均高度30~50cm的稀育壮苗;小苗定植;计划密植;第15年开始间伐采收;采收时不取根皮,保留树兜,结合松土追肥(枯饼),再喷50~100ppm吲哚乙酸,促其树兜部潜伏芽萌发,并快速成林,实现一次造林,长期受益。上述方法对于厚朴林的前期栽培、砍伐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砍伐后的次生林的养护却并没有提出较好的方法,因此,总体来讲,其厚朴林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效益更高的厚朴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厚朴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种:选取树龄≥25年、树高≥10m、胸径≥15cm、茎皮活性成分厚朴酚含量≥5.0%以上的优质厚朴树的种子;

b、幼苗培育:将厚朴树的种子于28~32℃浸泡4~6天(根据具体需要,也可以加入一定浓度的催芽试剂),然后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幼苗适时浇灌、除草、施肥;

c、植苗:选择苗龄1.5~2.5年的树苗、株高0.8~1.2m的植株作为树苗,林地选择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呈微酸性至中性并且海拔约800-1800m的地区,挖穴深度50-60cm,间距1.8~2.2m×2.3~2.8m,每穴栽苗一株;

d、抚育间伐:造林后,前两年追肥2次/年,之后每年追肥一次;适时浇灌、除草、灭虫、防火管理;8~10年后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选取树高≥9m,胸径≥10cm的林木,于15~23cm地基高度处进行间伐采收;采收后,伐桩上从生多支新苗,称为次生苗,保留1-2枝新苗,其余全部剪掉;

e、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厚朴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

其中,本发明的a步骤通过对种子的筛选,确保种子出芽率>99%,栽培的幼苗粗壮、抗虫害能力强。

其中,为了使厚朴树的厚朴酚含量更高,a步骤中的厚朴树的种子优选为四川省阿坝州的厚朴树的种子。

其中,b步骤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时的播种间距优选为20cm×15cm,并覆湿土1.5~3.0cm。

其中,厚朴林栽培密度与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植苗时,厚朴树的间距1.8~2.2m×2.3~2.8m时,厚朴林生长较好,综合考虑厚朴树的植苗数量和生长速度等因素,厚朴树的间距优选为2m×2.5m。

其中,上述厚朴的栽培方法的d步骤中,造林后,管理期间,不收取厚朴林落叶,这样可以减少底层地表杂草的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24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