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糊精金属络合物及其合成和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63146.0 申请日: 2012-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2935383A 公开(公告)日: 2013-02-20
发明(设计)人: 杨松;常飞;薛伟;王瑞;胡德禹;吴志兵;金林红;秦文婷;王忠波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主分类号: B01J31/22 分类号: B01J31/22;C08B37/16;C11C3/10
代理公司: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代理人: 徐逸心;袁庆云
地址: 550025 贵州省***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环糊精 金属 络合物 及其 合成 生物 柴油 制备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易制备、已回收、可再生的环糊精(简称CD)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及其合成和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超分子化学处于化学 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点,已成为公认的当前化学理论与技术的前沿。它包括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催化、超分子器件及超分子材料等方面。超分子对某些金属阳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识别特征与反应功能结合,导致了超分子试剂和超分催化剂,既与底物识别,随之转变成产物,它表现出原酶与生物模拟的特征,甚至可以催化酶所不能催化的某些反应。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配位键、氢键、阳离子-π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或静电作用等设计而成。 

黄文胜等2000年9月报道了Ni 2+、Zn 2+、Mg 2+与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金属配合物,并考察了这种配合物对脲酶活性的影响。David Rivillo等2011年(Piet W. N. M. van Leeuwen, David Rivillo , Matthieu Raynal , and Zoraida Freixa .Enantioselective Supramolecular Catalysis Induced by Remote Chiral Diols .J. Am. Chem. Soc.,2011133 (46), pp 18562–18565)提到超分子与Ti、Rh形成配合物对不对称加氢反应具有催化效果。宋发军等2001年报道了Mg2+、Zn2+、Fe 2+和Fe3+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RNA 的水解。Peter Molenveld等(Molenveld Peter,Engbersen Johan F.J.and Reinhoudt, David N. Highly Efficient Phosphate Diester Transesterification by a Calix[4]arene-Based Dinuclear Zinc(II) Catalyst .J. Am. Chem. Soc.1997,119(12) ,pp. 2948-2949.)指出杯[4]芳烃在和Zn2+ 形成双核配合物对磷酸酯进行酯交换的催化过程。Kian L. Tan在2011年(Kian L. Tan. Induced Intramolecularity: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Catalysis. ACS Catal.2011,1(8),pp 877–886.)提到分子内组用力是制备高效催化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对无金属有机催化剂和有金属有机催化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述。John D. Bass, Andrew Solovyov等2005年(John D. Bass , Andrew Solovyov , Andrew J. Pascall , and Alexander Katz .Acid-Base Bifunctional and Dielectric Outer-Sphere Effect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Model Primary Amine Catalysts.J. Am. Chem. Soc.2006,128(11),pp 3737–3747.)介绍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文中特别对杯芳烃作为母体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其进行了X-ray和 NMR的表征。2007年Dominique Armspach等 (Dominique Armspach, Laurent Poorters, Dominique Matt, Belkacem Benmerad, Peter Jones, Ina Dix and Loic Toupet.Cyclodextrin-based thiacavitand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lo-nanotubes. J .Incl Phenom Macrocycl.Chem.2007,57:243-250.)主要介绍了以环糊精穴状化合物为模板与过渡金属形成配位制备出微米管催化剂的过程。在2004年Lorna Barr等 (Lorna Barr, Paul G. Dumanski, Christopher J. Easton, Jason B. Harper, Kitty Lee, Stephen F. Lincoln, Adam G. Meyer and Jamie S. Simpson.Cyclodextrin Molecular Reactors. J.Incl Phenom Macrocycl.Chem.2004,50:19-24.)提到环糊精通过自组装反应所得到的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催化剂。2009年Eugenijus Norkus(Eugenijus Norkus.Metal ion complexes with native cyclodextrins. An overview. J.Incl Phenom Macrocycl.Chem.2009,65: 237-248.)对环糊精与V(V)五价金属离子、[Sn(IV)、Pb(IV)、Mn(IV)、Ge(IV)、V(IV)、Si(IV)]四价金属、[Mn(III)、Bi(III)、Ln(III)、Tb(III)、Pr(III)、Ce(III)、Co(III)]三价金属离子和[Cu(II)、Pb(II)、Cd(II)、Mn(II)、Fe(II)、Ca(II)、Mg(II)]二价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Ca(II)和Mg(II)与环糊精不是直接络合,而是以CaCl2和MgCl2分子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Kim等2000年报道了制备分离出带有不同甘脲单元个数( n=5,7,8)的葫[n]环联脲(简称CB[n])。Fedin 等制备了CB[6]与Al3+、Ga3+ 、In3+ 、Fe3+ 、Ca3+、Ni3+、Cr3+ 等形成的配合物,并且得到了CB[6]与镧系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单晶,同时制备了一系列M3 E4 (M = Mo,W E = S,Se) 水合簇离子与CB[6]超分子配合形成的单晶。最近他们报道了CB[8]与Sr2+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单晶结构。Buschmann等用量热滴定和饱和溶解度法考察了CB[6]与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发现CB[6]与镧系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的1:1的配位。Mock早期报道的CB[6]对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催化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3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