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太阳能充电的可视门铃、充电方法及太阳能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4755.8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6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朱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卢刚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太阳能 充电 可视 门铃 方法 太阳能电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充电的电子猫眼可视门铃、充电方法及太阳能电池装置。本发明中,通过在门内主机上采用太阳能电池模块,将自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子猫眼系统充电或者供电,使得可视门铃能够持续充电、供电,永不断电,方便用户使用,此外,太阳能电池技术方案成熟,成本也低,实现简单;而且,节能环保,不消耗能量,也没有任何辐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太阳能充电的可视门铃、充电方法及太阳能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猫眼可视门铃(后统称电子猫眼)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光学猫眼。只要将门上的传统猫眼取下来,就能够通过已有猫眼将新的电子猫眼轻松安装上,电子猫眼既有可视门铃的功能,也能够存储访客记录,甚至还带安防监控的功能。既能够呵护家庭安全也能为日常生活增加很多便利,所以电子猫眼正成为一种潮流在迅速普及。电子猫眼一般由摄像头组件、显示及控制模块、电池及门内外安装固件组成。现有电子猫眼基本上都是单纯采用电池供电,比如干电池或者锂电池。该系统工作在待机模式时,功耗是可以很小,可以做到小于1mA,但是,当有访客按门铃时,显示屏、摄像头模组及门铃喇叭等对电流消耗非常大,而门上一般没办法直接用直流电源供电,所以系统待机时间短、需要频繁换电池是产品的致命缺陷。
电子猫眼由于是装在门上取代传统的光学猫眼,而现有的门上都没有直流电源,所以现有的电子猫眼方案,还都是采用电池供电,比如干电池或者锂电池。如果采用干电池,就需要经常更换,既增加成本又不环保;相对而言,锂电池的方案,可以取下锂电池采用座充充电,或者门边上有电源插座的话也可以采用旅行充电器连线充电。目前市面上电子猫眼所采用的充电技术,要么是采用有线充电方式,要么是采用无线充电方式。有线充电方式,需要在门附近有电源或者要将电池取出充电,不方便,操作麻烦;无线充电方式,暂时还在试验阶段,商用上还需要时间去改进优化,暂时没有在电子猫眼上投入商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充电的电子猫眼可视门铃、充电方法及太阳能电池装置,使得可视门铃能够持续充电、供电,永不断电,方便用户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充电的可视门铃,包含:门外子机、门内主机;
所述门外子机固定在门板上,并通过内外机连接机构与所述门内主机连接;
所述门内主机具有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将自然光能转换为电能,所述转换得到的电能供所述可视门铃的电池充电,或者为所述可视门铃供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充电的可视门铃的充电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门外子机固定在门板上,并通过内外机连接机构与门内主机连接;
所述门内主机将自然光能转换为电能;
采用所述转换得到的电能供所述可视门铃的电池充电,或者为所述可视门铃供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包含:光能采集电路、充电电路、供电电路;
所述光能采集电路接收环境自然光能量,并转换为电能;
所述充电电路通过直流至直流变换电路将所述光能采集电路转换得到的电压转换成可充电电压供所述待机低功耗的电子产品的电池充电;
所述供电电路直接采用所述直流至直流变换电路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低待机功耗的电子产品供电,或者采用所述低待机功耗的电子产品的电池为所述低待机功耗的电子产品供电。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门内主机上采用太阳能电池模块,将自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子猫眼系统充电或者供电,使得可视门铃能够持续充电、供电,永不断电,方便用户使用,此外,太阳能电池技术方案成熟,成本也低,实现简单;而且,节能环保,不消耗能量,也没有任何辐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4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