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保护层结构的碳层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5620.3 | 申请日: | 2011-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12 | 分类号: | C23C1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护层 结构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碳层材料,主要指的是具有碳成分所组成的薄层材料,或块状材料。其中,典型的为石墨膜材料。
目前,石墨膜材料因其优异的特性,包括高导热性、耐热、耐腐蚀以及高导电性,在目前的工业应用中,广泛应用在电子类产品散热、耐热密封材料、发热体等技术领域。
比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持终端中,其中的智能手机因为自身的尺寸小、电子元件密集度高、发热量大等特点,需要通过高散热、轻质、性能稳定的材料来实现散热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石墨膜材料,是优良的解决方案。
但石墨膜材料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材料的组成部分可能会发生局部破碎现象,从而造成破碎的片状或块状材料散落在应用场所中。如果所应用的场所中包括有电路板或电子元件等结构的话,破碎的石墨膜材料就有可能造成设备短路,或者其它的损伤。
为了避免这一不足之处,目前采用的方案是:将石墨膜材料贴附外保护层,该外保护层一般采用塑料膜来实现。利用该外保护层起到防止石墨膜材料破碎的功能,同时增加石墨膜材料在使用状态下的强度。
典型的实施情况,是在石墨膜材料的上下表面涂上胶粘剂层,通过该胶粘剂层的粘附作用,在上下表面各贴上一层外保护层。然后,在其中的一个外保护层外侧再涂上压敏胶,进而在该压敏胶的外围贴上离型层。在使用该石墨膜材料时,揭掉前述的离型层,利用压敏胶将石墨膜材料贴附在需要散热的热源表面,即可实现本发明所描述的散热功能。比如,在目前苹果电脑公司所出产的i phone4智能手机上所使用的石墨膜散热材料,就是通过该类方式进行保护处理的。其它的高端智能手机上所使用的石墨膜材料,通常也是这种结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技术有极大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在于:所涂覆的胶粘剂层,通常会有5-15微米厚,而外保护层的厚度通常又会达到5-15微米厚。而在应用于手机终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石墨膜材料的厚度,大多数也不过在10-80微米之间。
因此,所涂覆的胶粘剂层及保护层,累加起来的厚度很大,甚至能够接近或超过导热用石墨膜材料的厚度,而它们均是热的不良导体。现有的结构形式,显著地降低了石墨膜材料接收及散发热量的速度。
如何能够在避免碳层材料破碎、增加碳层材料使用强度的同时,减少碳层材料外围的包覆层的厚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层结构的碳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在碳层材料外围通过聚合物气相沉积的方式生成镀膜,来将现有的碳层材料的保护层的厚度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提升碳层材料应用于导热目的情况下的散热效率,以及应用于其它需要在碳层材料上设置保护层的场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层结构的碳层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于需要进行聚合物气相沉积的碳层材料,在其上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待接触点;
步骤2,随着聚合物气相沉积操作的进行,变换这两个或两个以上待接触点的掩盖状况,使其不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掩盖碳层材料;
步骤3,聚合物气相沉积镀膜的厚度选择在0.05-15微米之间,在进行全部的聚合物气相沉积的镀膜操作后,完成针对于碳层材料的全面镀膜操作。
进一步,所述的聚合物气相沉积层的厚度,为0.2-6微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聚合物气相沉积层的材料,为聚对二甲苯或聚酰亚胺两者其一。
进一步,所述的碳层材料,为厚度在1-150微米之间的石墨膜材料或石墨烯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描述的碳层材料和聚合物气相沉积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设置有碳层叠加部分的碳层材料的示意图。
图3是设置有金属体的碳层材料的示意图。
图4是聚合物气相沉积镀膜后碳层材料的分割状况的示意图。
图5是分体结构和内缩型层片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分体结构和内缩型层片之间相互间套叠的示意图。
图7是设置有压敏胶粘剂层的基板的示意图。
图8是设置有基板、压敏胶粘剂层和碳层材料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通过聚合物气相沉积的方式,在碳层材料上生成薄膜层,利用该薄膜层,能够便利地赋予碳层材料保护层结构。
具体说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护层结构的碳层材料,该材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5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