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及高抗裂性能的大体积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8413.3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义;钟贻辉;李益林;冉璟;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江苏能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356 | 分类号: | D06M15/356;D06M13/46;D06M13/262;D06M15/53;C08F220/28;C08F220/34;C08F230/08;C04B16/06;D06M10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醇 纤维 改性 方法 高抗裂 性能 体积 混凝土 | ||
1.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精梳装置对生产线上纺出的等待拉伸的聚乙烯醇纤维进行梳通整理;将经过梳通整理的聚乙烯醇纤维长丝浸入纺丝油剂中,所述纺丝油剂含有丙烯酸羟丙酯;将浸涂了纺丝油剂的长丝拉伸,然后涂敷至少含有一种阳离子的防静电液,之后冷却晾干,将长丝卷绕成线卷;线卷静态放置24小时以上进行切断,得到在混凝土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短聚乙烯醇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油剂是由13~17重量份的丙烯酸羟丙酯、5~7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和3~5重量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的混合液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进行乳液聚合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油剂是由15重量份的丙烯酸羟丙酯、6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和4重量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的混合液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进行乳液聚合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液是由40~50重量份的棕榈酸酯季铵盐、30~36重量份的硫酸二甲酯、20~24重量份的磷酸酯聚乙二醇混合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液是由45重量份的棕榈酸酯季铵盐、33重量份的硫酸二甲酯、22重量份的磷酸酯聚乙二醇混合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酯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在1000~4000之间。
7.改性聚乙烯醇纤维,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方法制得。
8.高抗裂性能的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聚乙烯醇纤维作为混凝土的增强材料,聚乙烯醇纤维的掺量为0.6~2.0kg/m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抗裂性能的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纤维的掺量为0.9~1.5k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江苏能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江苏能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4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