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藻弧菌的检测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8704.2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克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德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菌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海产品疾病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产品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溶藻弧菌PCR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还很低。这也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潜力巨大,辽宁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宝库,其盛产海参、扇贝、贻贝、牡蛎和鱼、虾以及藻类等,带动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多边和双边的海洋开发国际合作,集中集约开发利用海域及海岛资源,合理配置优势海洋产业,科学高效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展科研与试验、开发与利用,海水养殖标准化是合理开发海水养殖资源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海产品养殖标准,合理开发海水滩涂养殖资源,提高养殖海产品疾病是当今养殖业的重点内容。
海产品养殖是一项高风险的养殖业,传统的小户的海产品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技术风险。为了将养殖户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开展对各类养殖业,包括鱼、虾、蟹、海参、鲍鱼、贝类、海藻等各类海产品的疾病防治工作任务举足轻重。有报道称,霍乱弧菌、漂浮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等有害细菌,是引起海产品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其中,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da、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和海弧菌生物变种ⅠVibro pelagius biovar Ⅰ均可引起刺参表皮溃烂病,症状为:发病初期,病参有摇头现象,围口腔膜松弛,触手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继而出现排脏现象;发病中期,刺参口腹部出现小面积溃烂,形成小白斑,溃烂面积逐渐增大,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逐渐失去摄食能力;发病末期,刺参体表大面积溃烂,身体收缩,溶解成粘胶状。
假交替单胞菌Psev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可导致保苗期腐皮综合征:病参首先口部肿大,触手不能完全合拢;然后口部出现溃烂白斑,直至参体大面积溃烂,导致最终死亡。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可导致耳状幼体烂胃病、幼参急性口围肿胀症和养成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等。发病症状:幼体:在显微镜下可见耳状幼体胃壁增厚、萎缩、溃烂。幼参:活力下降,身体萎缩,口围肿胀,排脏,体表溃烂,管足松弛失去附着力,脱落至池底,最后死亡。养成期:首先触手过度伸张,逐步失去伸展活力,口部肿大,体表分泌粘液增多;然后,口部出现溃烂白斑,从小到大。严重者身体发生溃烂,最终导致死亡。
弧菌Vibro tapetis和病菌Marinomonas dokdonensis均可导致幼参急性口围肿胀症:病参活力下降,身体萎缩,口围肿胀,排脏,体表溃烂,管足松弛失去附着力,脱落至池底,最后死亡。弧菌Vibrio lentus还可导致耳状幼体烂边病:在显微镜下可见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灿烂弧菌(V.splendidus)是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对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双壳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溶藻弧菌对人的临床感染也屡见报道,灿烂弧菌还可作为致病微生物之一;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海参(热带种)为主要品种。除中国、日本、韩国主要养殖刺参外,其他国家均以糙海参为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海参的人工养殖在一些国家逐渐兴起。其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的养殖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韩国、埃及等也有小规模的增养殖。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有记载的20余种食用海参中价值最高、惟一分布于黄渤海域的温带种。其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脂类含量低,且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海珍品,因而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因此,海参的人工养殖也随之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海参养殖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德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德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平行电梯的行人过街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诺贝特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