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9092.9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玮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坚刚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带状 疱症后遗 神经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初次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其临床会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带状疱疹一旦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就会产生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的主要原料重量配比为:桃仁10-15g、红花8-15g、当归15-20g、生地黄9-15g、川芎5g-15、赤芍6-15g、桔梗5-8g、川楝子10-15g、延胡索15-20g、柴胡10-15g、枳壳3-8g、甘草5-10g、牛膝8-15g、黄芪8-15g。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配方的重量比为:
桃仁10g、红花8g、当归15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桔梗5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柴胡12g、枳壳3g、甘草5g、牛膝9g、黄芪15g。
将全部中药用水煎汁,每日一剂,温服。
下面结合药效试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按照实施例一制成的煎剂,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任何治疗;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维生素B1 20mg,每日3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mg,每日一次。两组在20天后评定疗效。
试验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35例,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治疗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具有疗效显著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取桃仁10g、红花8g、当归15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桔梗5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柴胡12g、枳壳3g、甘草5g、牛膝9g、黄芪15g。
用法用量:将全部中药用水煎汁,每日一剂,温服。
实施例二:
取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15g、赤芍15g、桔梗8g、川楝子15g、延胡索20g、柴胡10g、枳壳8g、甘草10g、牛膝15g、黄芪8g。
用法用量:将全部中药用水煎汁,每日一剂,温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玮,未经王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9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