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挽把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0256.X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敏忠;王锐;王宪武;宋国亮;刘红利;张明;赵亚宁;陈晓振;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6C7/02 | 分类号: | C06C7/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挽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电引火元件的导线挽把是工业电雷管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生产工序,雷管生产厂家在雷管导线挽把过程中,虽然采用的技术不同、工艺也不一样,但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当大,致使雷管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也不高,同时挽把的一致性较差,究其原因是技术落后和较低的生产效率所致。
目前,在电雷管生产过程中,把线挽把形式有多发挽把和单发挽把。多发挽把有着雷管抽取困难的严重缺点,这种缺点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
单发挽把是工业电雷管把线挽把的发展方向,按照挽把—束腰—剪断—剥线—卸料的工艺步骤逐一完成,这种工艺方式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是制约挽把机技术向高效化发展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A、B双工位的连续挽把装置,既保证了加工产品的技术要求,同时大大提高了挽把机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挽把装置,包括绕把电机、旋转电机、轴承、挽把轴套、挽把主轴、挽把齿轮、挽把支撑架和挽把机构,挽把轴套通过一号轴承同轴安装在挽把支撑架内孔内,其内部贯穿并通过二号轴承同轴安装有挽把主轴,挽把轴套一端与旋转齿轮同轴固连,另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挽把机构,挽把机构偏心于挽把轴套轴心。绕把电机输出端的齿轮啮合挽把齿轮,挽把齿轮同轴固连挽把主轴的一端,挽把主轴的另一端与挽把机构的输入齿轮固连。旋转电机输出端的齿轮啮合旋转齿轮,通过挽把轴套和支撑板可带动整个挽把机构做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的圆周上对称于圆心任意选择A、B两个工位,挽把机构在A工位时,挽把电机旋转,通过电机输出端齿轮、挽把齿轮、挽把主轴将动力传递到挽把机构,实现在A工位的挽把,挽把结束并完成束腰工序后,旋转电机旋转,通过旋转电机输出端齿轮、旋转齿轮、挽把轴套、支撑板带动挽把机构圆周运动到B工位,挽把电机旋转,挽把机构在B工位挽把,同时A工位完成剪断-剥线-卸料工序,B工位挽把结束并完成束腰工序后,旋转电机旋转,带动挽把机构回到A工位,挽把电机带动挽把机构在A工位挽把的同时B工位完成剪断—剥线—卸料工序,周而复始,完成把线的连续挽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靠,成功地解决了原有挽把机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挽把技术向高效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位运动轨迹图;
图中,80-挽把头,81-挽把机构,82-挽把轴套,83-轴承,84-挽把支撑架,85-挽把主轴,86-挽把齿轮,87-旋转齿轮,88-轴承Ⅰ,8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A、B双工位的连续挽把装置,将原有工艺步骤挽把—束腰—剪断—剥线—卸料改进为在A工位完成该工位产品的挽把—束腰工序的同时B工位完成该工位产品的剪断—剥线—卸料工序,挽把头做圆周运动从A工位到达B工位开始该工位产品的挽把—束腰工序,A工位再完成该工位产品剪断—剥线—卸料工序,这两个工位周而复始,来完成把线连续挽把,该方式使一个工作周期由挽把—束腰—剪断—剥线—卸料时间总和减小为挽把—束腰的时间总和,这样既保证了加工产品的技术要求,同时大大提高了挽把机的工作效率,为挽把技术向高效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02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