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70568.0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章军;王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工艺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现代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取工艺优化。
背景技术
中药及相关产品的提取,包括中药材提取、中药方剂提取、保健品提取、天然产物提取、食品提取等,是其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步骤,关系到产品的药效、生产效率等。如何确保提取的效率,是提取工艺优化的主要目的。提取工艺优化,经常采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方法,其中又以正交设计应用最为广泛。在提取工艺优化过程中,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考察是一个重要内容。
在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优化方法中,时间因素考察常常是选择1、2和3小时等某段时间,因而优化的结果也为某个段时间,譬如2小时。选择段时间进行工艺优化,有利于简化提取工艺的优化过程。但是,该方法所得到的优化结果与提取过程的实际并不相符,因而该方法优化的工艺的效率并不高。我们在实际研究发现,提取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提取物(溶出物)溶出过程并不一致,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容易达到提取浓度平衡。第三次达到平衡的时间比第二次更短。而在正交设计时,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正交设计、单因素考察、均匀设计等常用提取工艺优化方法,本身是存在缺陷的。
在常用的工艺优化方法中,提取次数考察指标常设定为1、2或3次,然后通过相关研究确定提取次数。例如正交设计仅能得到不同提取次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却无法给出具体的差值,因而难以判断不同提取次数对提取物的具体影响。
因而常用的正交设计、单因素考察、均匀设计等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其优化结果均会导致提取工艺周期长、能耗高、效率低、人工消耗大等不足。因而,提取工艺需要一个能够根据不同提取次数优化每次的提取时间而且能够判断不同提取次数对提取物具体影响的优化方法。本发明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高效率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导致的提取工艺周期长、能耗高、效率低、人工消耗大等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
研究中我们发现,当提取物浓度达到某个范围时,延长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贡献基本为零。因而,我们认为对提取时间的考察应该建立在提取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之上。通过考察提取物浓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提取终点,不仅能够确保提取率,而且还能够更好地确保提取效率。这种以提取物浓度动态变化过程为基础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我们称之为动态过程优化方法。
提取终点(提取时间)的判断,既可以采用通过绘制提取物浓度曲线,进行终点判断;也可以通过比较相邻一个或几个时间段的浓度的变化来判断。通过相邻时间段浓度的变化来判断提取终点时,时间段可以选择20分钟、10分钟、5分钟等不同时间段;浓度变化可以选择变化小于10%、5%、3%或1%等;相邻时间段,可以选择2个时间段,也可以选择多个时间段。本发明专利推荐采用比较不同时间段浓度变化来判断提取终点,段时间推荐10分钟,连续比较3个时间段,每段之间的浓度变化小于3%或5%。具体判断指标因研究对象而定。
提取次数的判断,可以通过比较连续几次之间提取物量的多少或者是某次提取占总提取物量的多少来实现。本发明专利推荐某次提取物的量低于上次的10%,或者低于总提取物的5%,即可判读提取次数。具体判断指标因研究对象而定。
对于药材或复方的提取工艺优化,可以采用单指标成分优化方法,也可以采用多指标成分优化方法。对于采用单一指标成分优化的药材或复方提取工艺,本发明按照单一指标的变化即可进行提取过程优化。对于多质控成分的药材或复方的提取工艺优化,可以采用多种成分之和的变化进行优化,也可以根据不同成分的权重或者其对活性的贡献的多少进行优化,也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优化,亦可以根据所有成分均达到浓度平台期的时间进行优化工艺。
中药产品成分复杂,其提取物的量的测量,既可以是1个指标成分的量的测量,也可以是几个指标成分的量的测量,既可以是1类成分的量的测量,也可以是几类成分的量的测量,还可以是总固体物的量的测量;测量的量既可以是浓度,物质的量、质量、重量、吸光度、旋光值、液相峰面积,还可以是透光率等其它可测物理指标;量的测量方法,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是液相含量测定法、薄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称重法等不一而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0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可自适应尺寸的拉索接头
- 下一篇:一种壮家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