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0603.9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么华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C09D179/08;C09D127/18;C09D127/12;C09D5/24;C09D5/2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3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电热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导电复合填充粉剂:
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10~36%的胶体石墨微粉、8~33%的导电炭黑微粉、0.1~15%的纳米碳粉、0.1~18%的氧化锌粉剂、0.1~13%的银粉和0.1~13%的氢氧化镁粉剂,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即得到导电复合填充粉剂;
2)制备导电复合填充胶剂:
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5~36%的步骤1)中导电复合填充粉剂、20~52%的聚酰胺脂、15~36%的二甲苯和0.1~8%的硅烷偶联剂,置于研磨分散机中分散研磨,即得到导电复合填充胶剂;
3)制备发热薄膜:
将步骤2的)得到的导电复合填充胶剂用涂膜机涂覆在玻璃纤维发热膜上,置于烤箱内进行交联、固化和稳定,即得到发热薄膜基材,再将发热膜基材裁切成规定尺寸后穿入铜箔,在铜箔处双面喷涂导电复合填充胶剂,置于烘箱进行交联、固化和稳定,得到发热薄膜;
4)制备绝缘复合填充胶剂:
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10~35%的胶体绝缘炭黑微粉或精煤微粉、30~60%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或聚全氟乙丙烯分散液、0.1~5%的纳米碳粉,0.1~10%的硅烷偶联剂和0.5~20%的氢氧化镁粉剂,置于分散研磨机中混合均匀,得到绝缘复合填充胶剂;
5)制备绝缘薄膜:
将步骤4)得到绝缘复合填充胶剂由涂膜机涂覆在玻璃纤维绝缘膜上,置于烤箱进行交联、固化和稳定,即得到绝缘薄膜;
6)制备高分子电热膜:
将步骤3)中得到的发热薄膜和两层步骤5)中得到的绝缘薄膜置于复合机进行热压复合,得到电热膜基材,电热膜基材经导线连接绝缘处理后即得到高分子电热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导电复合填充粉剂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25~36%的胶体石墨微粉、23~30%的导电炭黑微粉、5~12%的纳米碳粉、5~15%的氧化锌粉剂、5~10%的银粉和5~10%的氢氧化镁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导电复合填充胶剂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20~30%的步骤1)中导电复合填充粉剂34~45%的聚酰胺脂、20~30%的二甲苯和3~6%的硅烷偶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绝缘复合填充胶剂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取19~30%的胶体绝缘炭黑微粉或精煤微粉、44~55%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或聚全氟乙丙烯分散液,0.1~5%的纳米碳粉、1~7%的硅烷偶联剂和5~15%的氢氧化镁粉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石墨微粉的粒径为10~200um,导电炭黑微粉的粒径为10~200um,氧化锌粉剂的粒径为5~200um,银粉的粒径为20~20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KH570,KH792,DL602和DL171中任选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粉的粒径为10~500nm,氢氧化镁粉剂的粒径为5~20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绝缘炭黑微粉或精煤微粉的粒径为50~300u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复合填充胶剂的质量浓度为30~80%,所述玻璃纤维发热膜的厚度为0.09~0.11mm,所述玻璃纤维绝缘膜的厚度为0.15~0.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速度为50~300rpm,混合时间为1~10h;所述步骤2)中,分散研磨速度为100~1000rpm,分散研磨时间持续1~8h;所述步骤4)中,混合速度为300~1000rpm,混合时间为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么华,未经叶么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06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倾斜密封口的止回阀
- 下一篇:超高压电液压力伺服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