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0905.6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业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251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麻醉 联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
背景技术
目前,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起效快,肌松完全,近十余年来再国内外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穿针刺均为“针内针”型,其麻醉顺序为先以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刺入硬膜外腔后,再将腰麻针(腰椎穿刺针)经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内腔刺入蛛网膜下腔施行腰麻,然后退出腰麻针再进行硬膜外置管,翻身调节腰麻平面。
此过程可能出现插麻醉导管时,导管顺着原腰椎针在硬脊膜留下的针眼进入蛛网膜下腔。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诸如高位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等症状,处置不当甚至会影响病员的生命。
同时,该类穿刺针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实际应用中会造成较大的创口,且不易控制穿插位置。
发明新型内容
本发明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安全的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包括针座及第一针体,所述针座与第一针体连通,所述第一针体内开设有可穿插麻醉导管的第一针孔,所述针座一侧设置有侧座,所述第一针体一侧固定有第二针体,所述第二针体内开设有可穿插腰穿针的第二针孔,所述第二针孔与侧座连通。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座与针座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座的顶部端面倾斜设置。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针体的直径小于第一针体的直径。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针体的长度小于第一针体的长度。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针体与第一针体粘接。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针体的出液口为侧切式开口。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针座上固定有两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固定在针座的凹槽内。
在本发明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的针尖部设有使针口向一侧倾斜的弧形弯曲部。
本发明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新型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由于在针座上一体成型有侧座,麻醉导管通过针座沿第一针体进入人体,腰穿针可通过侧座沿第二针体同时进入人体,采用双轨式结构有效地避免了麻醉导管和腰穿针两者同时进入同一区域,造成不同的注入药液相互混合,精度高,提高了输液速度,安全可靠,且该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人员能方便、准确、快速地实现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针座,2、第一针体,3、侧座,4、第二针体,5、麻醉导管进出口,6、腰穿针进出口,7、安装板,8、弧形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轨式麻醉联合套针,包括针座1及第一针体2,所述针座1与第一针体2连通,所述第一针体2内开设有可穿插麻醉导管的第一针孔,所述针座1一侧设置有侧座3,所述第一针体2一侧固定有第二针体4,所述第二针体4内开设有可穿插腰穿针的第二针孔,所述第二针孔与侧座3连通。
所述侧座3与针座1一体成型,所述侧座3的顶部端面倾斜设置,便于插接腰穿针,与以往的安装拆卸式针座不同,结构更为简单,加工更方便,且不易损坏,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第二针体4的直径小于第一针体2的直径,第二针体4的长度小于第一针体2的长度,第二针体4与第一针体2粘接,从而使得麻醉导管和腰穿针能分离开来,不会进入同一区域,避免造成不同的注入药液混合,采用双轨式大大提高了输液速度。
所述第二针体4的出液口为侧切式开口,加快了输液的速度,提高了输液效率。
所述第一针体2的针尖部设有使针口向一侧倾斜的弧形弯曲部8,弧形弯曲部8背向第二针体4的针口,进一步使得麻醉导管和腰穿针能有效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0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用夹钳
- 下一篇:一种热气机用工质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