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致发声器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1286.2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魏洋;林晓阳;姜开利;范守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3/00 | 分类号: | H04R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器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致发声器阵列。
背景技术
2008年10月29日,范守善等人公开了一种应用热声效应的热致发声装置,请参见文献“Flexible, Stretchable, Transparent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Loudspeakers”,ShouShan Fan, et al., Nano Letters, Vol.8 (12), 4539-4545 (2008)。该热致发声装置采用碳纳米管膜作为一热致发声元件,该碳纳米管膜通过热致发声原理进行发声。
然而,所述作为热致发声元件的碳纳米管膜的厚度为纳米级,容易破损且不易加工,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使上述热致发声装置能够实现产业化及实际应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有多个热致发声装置的热致发声器阵列,该热致发声器阵列可进一步加工而一次得到多个热致发声装置,进而实现产业化。
一种热致发声器阵列,其包括:一基底,该基底具有一表面,在该基底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热致发声器单元;每个热致发声器单元进一步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凹槽设置于所述基底的表面;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至少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至少一凹槽;一热致发声元件贴附于基底所述表面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至少一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热致发声元件在所述多个凹槽位置悬空设置。
一种热致发声器阵列,其包括:一基底,该基底具有一表面,在该表面设置有多个热致发声器单元;每个热致发声器单元进一步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且相互间隔的凹部设置在所述基底的表面;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至少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至少一凹部;一热致发声元件贴附于基底所述表面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至少一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热致发声元件在所述多个凹部位置悬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述热致发声器阵列1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基底表面设置多个凹部以及相邻凹部之间的凸部,可有效支撑碳纳米管膜,保护碳纳米管膜能实现较好发声效果的同时不易破损,而且,所述热致发声器阵列10可进一步再加工,即将多个热致发声器单元200沿切割线分离,而一次得到多个热致发声器,有利于实现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照片。
图5是本发明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中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本发明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中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7是本发明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中扭转的碳纳米管线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制备方法中碳纳米管膜经有机溶剂处理后得到的碳纳米管线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热致发声器阵列的热致发声器单元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1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
- 下一篇:早期确定前列腺癌治疗后复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