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5380.5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殷红敏;李海亮;翟晓红;金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散热器 悬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具体涉及用于乘用车上以支撑散热器、散热器风扇及冷凝器的下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国内大多数车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一般直接使用橡胶部件或者橡胶部件与金属部件的组合体,1、直接使用橡胶部件的车型,因为保证支撑强度,一般做成实心部件,增加成本的同时,缓冲效果较差;2、橡胶部件与金属部件的组合体,重量较重,虽然同样采用硫化的处理,但是橡胶部件仍然是实心部件,未充分考虑如何更好的缓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在减轻散热器下悬置总成重量的同时,能够更高的吸收缓冲能量,提升整车振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器下悬置总成,其包括:
橡胶部件,包括盆状基座,所述盆状基座内部设有中空圆筒状基座柱,所述基座柱外壁与所述盆状基座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
尼龙部件,其为无底盆状结构,包括环形侧壁和向外突出的外缘,该无底盆状结构与所述盆状基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部件和尼龙部件为硫化连接;硫化后,所述尼龙部件的环形侧壁被橡胶部件的基座所包裹,所述外缘正好套在盆状基座的外壁沿上。
优选的,所述基座柱的高度高于盆状基座的高度,所述盆状基座外壁上设有凸棱。
优选的,所述橡胶部件基座柱的上边沿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圆球状凸台。
优选的,所述橡胶部件基座柱的上边沿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空腔结构。
更优选的,所述空腔结构与所述凸台间隔排列。
优选的,所述空腔结构为颈口细肚子大的“花瓶”结构。
更优选的,所述“花瓶”结构为1~3个连续排列。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下悬置总成,其主要支撑散热器、散热器风扇及冷凝器总成,并间接缓冲来自发动机的振动,避免直接传递至车身引起乘员的不舒适。所述橡胶部件和尼龙部件共同硫化,有效降低了部件重量;同时橡胶部件设计的“花瓶”结构,内部留有空腔,有效的吸收了缓冲;从而提升了整车振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散热器下悬置总成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器下悬置总成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散热器下悬置总成的尼龙部件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散热器下悬置总成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5“花瓶”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序号为:橡胶部件1,盆状基座11,基座柱12,环形凹槽13,凸棱14,凸台15,“花瓶”结构16,尼龙部件2,环形侧壁21,外缘22,通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其包括橡胶部件1和尼龙部件2,其中,所述橡胶部件1,包括盆状基座11,所述盆状基座11内部设有中空圆筒状基座柱12,所述基座柱12外壁与所述盆状基座1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3;所述尼龙部件2,其为无底盆状结构,包括环形侧壁21和向外突出的外缘22,该无底盆状结构与所述盆状基座11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器下悬置总成用于支撑散热器、散热器风扇及冷凝器总成,并间接缓冲来自发动机的振动,避免直接传递至车身引起乘员的不舒适。其中的橡胶部件1为主体部件,其与尼龙部件2共同起到骨架支撑作用。
所述橡胶部件1和尼龙部件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如卡接、硫化连接等。
优选的,所述橡胶部件1和尼龙部件2为硫化连接;所述尼龙部件2的环形侧壁21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23,硫化后,所述尼龙部件2的环形侧壁21被橡胶部件1的基座11所包裹,所述外缘22正好套在盆状基座11的外壁沿上。硫化连接使橡胶部件1和尼龙部件2结合更为紧密,尼龙部件2在中间为骨架,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
参考图2和图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部件1的基座柱12的高度高于盆状基座11的高度;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柱12的内壁上设有凸棱,以增强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作用。
参考图4和图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部件基座柱12的上边沿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圆球状凸台15。该凸台装配后被压缩,避免散热器、散热器风扇及冷凝器总成对橡胶部件基座柱12的直接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3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储能助力的方法及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黑板擦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