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驳岸高丛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5656.X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4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涛;袁玲;王福龙;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驳岸 灌木 群落 构建 方法 | ||
技 术 领 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驳岸高丛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 景 技 术
驳岸作为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由于该地带异质性高,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优于陆地或纯水域。 然而,目前河岸、湖岸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破坏、退化现象相当严重,植物群落的构建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植物种类组成不合理、缺乏系统的群落构建模式研究,未能实现涵养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生态环境的各项功能目标。关于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的研究很少,导致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没有参考依据,在城市驳岸建设中只能采取硬化或修建种植池、种植带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驳岸的植物配置不合理,尤其缺少群落式植物景观,提供一种自然驳岸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可改善现有的单调驳岸景观,对滨水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通过对武汉市人工以及自然驳岸作为样本进行植被调查,以自然分布状态下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同时为了增加植物群落的景观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再增添部分观赏植物,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植物群落模型。
自然驳岸高丛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优势植物为水杨梅(Aduba rubella)、柽柳(Tamarix chinensis)、或茶条槭(Acer ginnala),选用蓬径50-150cm的扦插容器苗,种植间距为1.5-2.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2)草本层主要植物为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种植间距为20-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点缀种植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种植间距为30-40cm,种植季节为春季。
3)水位波动区种植水蜡烛(Dysophylla yatabeana),种植间距为30-4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
沿水位线可点缀种植花叶杞柳(Salix integra ‘Hakuro Nishiki’ ),选用苗木蓬径为50-100cm,种植间距为1.5-2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本发明方法利用优势植物构建地势平缓生态驳岸的植物群落,植被可以提高堤岸的稳定性,减少水流对堤岸的冲刷,稳定湖岸系统;自然的植物群落配置可营造和谐的景观,美化驳岸环境。
本发明方法利用乡土植物构建生态驳岸灌木植物群落,水杨梅、柽柳、茶条槭适应性强,耐水湿且耐干旱瘠薄;灌木及草本层处占据不同的空间高度,避免生态位重叠、竞争;根据自然驳岸的生境条件选择防止表土流失的石菖蒲,石菖蒲为常绿耐水湿草本,保证驳岸的常年绿化。选择扦插苗种植,1-2年即可形成稳定的自然群落。从景观美观的角度分析,水杨梅、柽柳夏秋季开花,茶条槭可观秋季红叶,花叶杞柳叶色斑驳,采用本方法构建的自然驳岸灌木群落主要特色为色彩季相变化。本发明方法适合土壤贫瘠、土层较浅的驳岸区植物群落构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首先种植优势植物——水杨梅,选用蓬径50cm的容器苗,种植间距为1.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
2)除种植灌木的区域外均种植草本植物,片植石菖蒲,种植间距为20cm,种植时间为春季;点缀种植显脉香茶菜,种植间距为30cm,种植季节为春季;
3)水位波动区以条带式种植水蜡烛,种植间距为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实施例2
1)首先种植优势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选用蓬径150cm的容器苗,种植间距为2.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秋季;沿水位线点缀种植花叶杞柳,选用苗木蓬径为50cm,种植间距为1.5m,种植时间为秋季;
2)除种植灌木的区域外均种植草本植物,片植石菖蒲,种植间距为30cm,种植时间为夏季;点缀种植显脉香茶菜,种植间距为40cm,种植季节为春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登革病毒2型NS3蛋白的表位多肽及其应用
- 下一篇:鳍形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