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临水基坑开挖支护方法及支护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025.X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功;刘国承;郑广田;周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2D17/04;E02D5/1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基坑 开挖 支护 方法 护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造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临水基坑开挖支护方法及支护墙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在跨越河流、水塘等水域时,往往有桥墩处于紧靠水边的岸上,在这些桥墩的钻孔桩基础施工时,常在水边填筑土平台作为钻机平台,而在桩基施工结束后进行承台施工时,通常需要先行设置各种形式的围堰。围堰形式的选择,与开挖的深度和渗水量的大小有关:当开挖深度在5~6米左右、渗水量较大或坑外水位较高时,通常采用钢板桩或锁口钢管桩围堰进行支护。由于常用的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支护是柔性的,而围堰的止水是靠钢板桩或钢管桩之间的锁口密封来实现的,所以对围堰的水平位移限制要求很高。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为了抵抗围堰外土和水的压力,并限制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的水平位移,必须在围堰内设置闭合的刚性支撑,即俗称的围囹。但采用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由于减少围堰内开挖土方的难度,通常将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设置成“门”型,即临水岸边和两侧设置,而在岸边的对侧不打或少打钢板桩或钢管桩,以方便取土机械进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闭合性的刚性支撑就变得很不方便;其二,钢板桩围堰的打桩拔桩费用、围囹费用都很高,而由于锁口钢管桩不是定型产品,所以费用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桥梁临水基坑开挖支护方法及支护墙结构,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支护强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桥梁临水基坑支护桩墙,所述桩墙呈水平状 “门”字型结构,至少设有两排,一排桩墙与另一排桩墙之间设有填土。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两排桩墙之间的距离在50~100厘米的范围内。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桩墙由单个水泥搅拌桩相互搭接后构成,桩墙水平剖面,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呈圆弧状连续。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圆弧状连续的每一个圆弧夹角在90~120度的范围内。
用上述的桥梁临水基坑支护桩墙的开挖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对填土平台进行清理平整;根据桥墩处的地质特点和开挖深度,计算桩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所需要宽度、以及搅拌桩深度;
2)测量放样,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一排水泥搅拌桩完成后,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下一排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两排水泥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将两排水泥搅拌桩之间的填土压实;
3)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在“门”型桩墙缺口处至少设置一个降水井,然后进行基坑开挖;
4)清理并整平基坑底部,以便后续承台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用本发明进行桥梁临水基坑开挖的支护时,将原相互搭接成格栅状结构或连接成实体的结构形式,改变成水泥搅拌桩沿直线方向依次相互搭接成排桩墙,两排或多排桩墙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使桩墙之间包围的土体参与抵抗外侧的水土压力,与单纯依靠加厚水泥土墙抵抗水土压力相比,能够有效地节约水泥用量和设备台班;同时,由于桩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避免了后施工桩墙对已施工桩墙土体结构的扰动,对提高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整体抗渗能力有利。由此可知,用本发明进行桥梁临水基坑开挖的支护时,不仅能够降低重力墙体的建造成本,同时还能增加桥梁临水基坑开挖的支护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桩墙3呈水平状 “门”字型结构,至少设有两排,一排桩墙3与另一排桩墙3之间设有填土4;两排桩墙3之间的距离在50~100厘米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两排桩墙3之间的距离为80厘米);所述桩墙3由单个水泥搅拌桩1相互搭接后构成,桩墙3水平剖面,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呈圆弧状连续;所述圆弧状连续的每一个圆弧夹角在90~120度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圆弧夹角为100度)。
用上述所述的桥梁临水基坑支护桩墙的开挖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对填土4平台进行清理平整;根据桥墩处的地质特点和开挖深度,计算桩墙3的抗滑移和抗倾覆所需要宽度、以及搅拌桩1深度;其次测量放样,进行水泥搅拌桩1的施工,一排水泥搅拌桩1完成后,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下一排水泥搅拌桩1的施工,两排水泥搅拌桩1达到设计强度后,将两排水泥搅拌桩1之间的填土4压实;然后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在“门”型桩墙3缺口处至少设置一个降水井2,然后进行基坑开挖;最后清理并整平基坑底部,以便后续承台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物增产机
- 下一篇:外骨骼式生物反馈手功能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