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773.8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1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毕东涛;黄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奉瑾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适配器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电源适配器的散热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对于整个笔记本电脑来说,电源的重要性绝对不比CPU低,整个笔记本电脑的稳定运行依赖于电源持续的提供稳定的电压值。由于笔记本电脑一般采用直流电源驱动,而用户采用的电源通常是交流电源,如我国采用220伏特的交流电,因此笔记本电脑通常会配备一个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开关技术将高压交流电(如220伏特的交流电)转换成笔记本电脑所需的低压直流电。在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过程中,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及电子元器件本身的特性,会有一部分的能量变成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空气之中,其给人以高温的感觉。此外,电源适配器在高温情况下工作会较常温下工作性能有所缩减,主要体现在输出功率减小。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亦越来越强,使得原来占用较大空间的电子设备的几何尺寸以数量级的形式减小,但单位体积的发热量却在增加。可见电子元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过程中,其散热问题已经凸显出来。通常来说,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是-5~65度之间。当温度超过上述范围时,电子元器件的精确度、稳定度,还有各类电子零件的阻值、容值及感值等性能都将显著下降,甚至无法稳定工作,最终将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个别情况下还会使电源适配器的某些电子零件损坏,造成电源适配器的失损。
综上可知,电源适配器的散热问题已经逐渐变成电源适配器设计上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旨在提供具有更佳散热性能的电源适配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电路板的腔室,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外接电源的插脚,所述腔室包括主腔室及由所述主腔室延伸出的一个或多个副腔室,所述主腔室与各所述副腔室相互连通;所述电路板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的主体板及设置于副腔室的副板。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扣合于所述底壳上的上盖,所述上盖具有一个或多个抬肩,所述抬肩具有空腔。
具体地,所述副腔室设有两个,且所述副腔室由所述主腔室的两侧延伸构成。
具体地,相邻两所述抬肩之间由一弧形的过渡板连接。
具体地,所述过渡板上设有散热翅片。
具体地,所述抬肩对称的设置于所述上盖两侧,且所述上盖的截面呈M形。
具体地,该电源适配器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引出的电源连接线,各所述抬肩的两端上设有的凸起。
具体地,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过渡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且各所述散热翅片延所述过渡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放置电源插头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将壳体内的腔室设置成包括主腔室及由所述主腔室延伸出的一个或多个副腔室,与此相应地电路板的布局采用将主体板设于所述主腔室内,而副板则设置于所述副腔室内。如此,可使电源适配器中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获得分散的设置,从而使其产生的热量易于散出。此外,为防止热量主腔室与各副腔室的连接处之间积聚,将所述主腔室与各所述副腔室相互连通,保持腔室的一体性,以防止出现散热死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除电路板和电源连接线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1去除电源连接线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4,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电路板2的腔室3,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有外接电源的插脚13,所述腔室3包括主腔室31及由所述主腔室31延伸出的两个副腔室32,所述主腔室31与两所述副腔室32相互连通;所述电路板2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腔室31内的主体板21及设置于副腔室32的副板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奉瑾,未经王奉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