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823.2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9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琳;林长春;郭士纲;谭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物体 通过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物体检测方法及其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大都以光学检测方法为主,如我国公告专利第I242652号所揭示的「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其是使用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接收元件构成检测系统,并利用光遮断法进行物体通过的判读。然而,上述光学检测方法因使用数量相当多的发光及接收元件,导致检测系统建置成本大幅提高。此外,大量使用发光及接收元件亦会使得检测系统的电力损耗大幅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进步性的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物体通过区域;(b)设置一无线识别读取器于该物体通过区域的一侧,该无线识别读取器具有一第一极化天线,该第一极化天线能发射一第一极化波至一通过物体的一金属部分,该金属部分能反射该第一极化波及将该第一极化波转换成极化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极化波;及(c)设置一无线识别标签于该第一极化波的反射方向,该无线识别标签具有一第二极化天线,该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是与该第一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反,以使该第二极化天线能接收该第二极化波而作动该无线识别标签,进而判断出物体通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包括:至少一无线识别读取器,是设置于一物体通过区域的一侧,该无线识别读取器具有一第一极化天线,该第一极化天线能发射一第一极化波至一通过物体的一金属部分,该金属部分能反射该第一极化波及将该第一极化波转换成极化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极化波;及至少一无线识别标签,是设置于该第一极化波的反射方向,该无线识别标签具有一第二极化天线,该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是与该第一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反,该第二极化天线能接收该第二极化波而作动该无线识别标签,进而判断出物体通过。
本发明是将两种极化方向相反的极化天线分别设置于无线识别读取器及无线识别标签,并通过天线极化波入射金属表面后的反射极化波具有极化方向反转的特性,实现物体通过的检测。本发明具有降低系统建置成本、降低系统电力损耗、防止相邻多区域物体通过检测干扰及提升系统可靠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显示本发明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显示无线识别标签作动后的读取示意图;
图4显示圆极化波的电场向量分布图;
图5显示左旋及右旋圆极化波的示意图;
图6显示电磁波入射一完美导体的入射波及反射波示意图;
图7显示椭圆极化波的电场向量分布图;
图8显示左旋及右旋椭圆极化波的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的示意图;及
图11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 无线识别读取器 11 第一极化天线
20 物体 21 金属部分
30 无线识别标签 31 第二极化天线
A 物体通过区域 ani 入射波
Anr 反射波 Ei 入射电场分量
Er 反射电场分量 Hi 入射波的磁场
Hr 反射波的磁场 R 杆件
W1 第一极化波 W1' 另一第一极化波
W2 第二极化波 W2' 另一第二极化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检测物体通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显示本发明检测物体通过的系统的示意图。请配合参阅图1的步骤S11及图2,提供一物体通过区域a,该物体通过区域a选自如下的一种:车辆通道、生产线及物流区。在本实施例中,该物体通过区域a为车辆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