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基轴承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8839.7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逸人;臧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郭华俊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基轴承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铝基轴承合金ZAlSn6Cu1NI1,这种合金的优点是导热性、耐热性、疲劳强度和高温强度均高。但这种传统的铝基轴承合金ZAlSn6Cu1Ni1中铝-锡二元合金,Sn含量在5.5-7.0%,在液态时铝和锡在很大的成分范围内可以相互溶解,但锡在铝中的固溶度极小(≤0.01%),锡与铝可形成低熔点(228.5℃)的共晶体,共晶呈片状或球状游离在铝晶粒边界,锡含量高时,共晶体呈连续锡膜(片状结晶)包围铝晶粒,形成网状锡铝共晶体组织,这种组织的机械强度较低,存在有膨胀系数较大、抗咬合性差且铸造性能一般等缺点,不适于液压齿轮油泵。
传统的铝基轴承合金ZAlSn6Cu1NI1应用于液压齿轮油泵时特别是高压齿轮油泵(25MPa以上)时,长期工作时易造成磨损加大,容积效率下降等现象。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线膨胀系数较小,抗疲劳强度和抗咬合性均较强且流动性较好、易于铸造的铝基轴承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耐磨性、抗疲劳强度和抗咬合性高、线膨胀系数小的铝基轴承合金,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铝基轴承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铝基轴承合金,其特点是,该铝基轴承合金中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铜:2.8-3.2%、镁:0.7-1.3%、锰:0.2-0.4%、锡:3.5-4.5%、 钛:0.15-0.35%、B:0.1-0.2%、余量为铝。
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纯铝锭、纯镁锭、纯锡锭、纯硼粉、50%铝-铜合金、10%铝-锰合金、5%铝-钛合金按铝基轴承合金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进行配料:锡:3.5-5.0%、铜:2.8-3.2%、镁:0.7-1.3%、锰:0.2-0.4%、钛:0.15-0.35%、B:0.1-0.2%,其余为Al;(所述其余为Al中的Al包括纯铝锭、50%铝-铜合金、10%铝-锰合金、5%铝-钛合金中所有的Al。本发明中,所述50%铝-铜合金中铜含量为50%,其余为铝;所述10%铝-锰合金中锰含量为10%,其余为铝;所述5%铝-钛合金中钛含量为5%,其余为铝。)
2)、在坩埚底部先放入上述配料中纯铝锭的2/3,然后依次加入所述50%铝-铜合金、所述10%铝-锰合金、所述5%铝-钛合金、纯硼粉,加热熔化后再加入剩余的纯铝锭以调节温度,最后加入纯镁锭和纯锡锭;
3)、加热温度稳定升至700-730℃时,加入占上述步骤1)中的原材料总重量1%的综合处理剂进行精炼变质处理,扒渣后静置10分钟;综合处理剂为济南华赛金属工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成份按照质量百分比为35%硝酸钾、6%石墨粉、24%氯化钠、30%二氧化硅、5%钛化铝。
4)、先将钢锭模预热至150-200℃,再用上述步骤3)所得到的合金铝液浇注至钢锭模内,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铝基轴承合金。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把含锡量降低到3.5—4.5%,降低网状物,从而提高共晶体组织强度。
2、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在合金中提高铜合金的含量到2.8-3.2%,铜合金元素溶解到固溶体而有效强化基体,部分铜可与铝形成θ(CuAl2),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表面性能。
3、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在加入铜元素的同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镁元素(ωcu/ωmg=1.5~4),形成主要合金强化相S(Al2 CuMg)相,提高了合金的机械强度和表面耐磨性能
4、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加入Ti、B等微量元素,可在基体上形成弥散状TiAl、AlB2、TiB2等化合物,形成强化效果。
5、本发明的铝基轴承合金,在人工时效处理后,形成的组织为α(Al)固溶体+Sn相+化合物(主要有S(Al2 CuMg)、θ(CuAl2)相、TiAl、AlB2、TiB2相等),其中最主要强化相为S(Al2 Cu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8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热交换系统
- 下一篇:圆片级玻璃微腔的批量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