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金属化球团的还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9647.8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陶立群;唐竹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3 | 分类号: | C22B1/243;C21B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金属化 还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金属化球团的还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年还原铁(海绵铁、金属化球团)总量在5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0.8%不到。中国的煤基直接还原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煤基隧道窑罐式法,也有少量的煤基回转窑法和煤基竖炉法,其中只有煤基隧道窑罐式法工艺比较稳定、成熟,项目分布相对比较普遍。
煤基隧道窑罐式法具有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还必须采用价格昂贵的耐火罐;由于工艺落后造成能耗高、还原时间长、劳动力消耗高,产品需要进行冷压成3.8t/m3的铁矿,仍然产品质量较差,造成生产成本高、销路不畅等问题。
煤基回转窑法生产的金属化球团,非常适合冶炼优质钢的需要,因为其生产线很少,产量自然很少,但因其密度只有1.8~2.0t/m3左右,炼钢应用时,添加量得到限制。
我国尽管是世界上钢产量第一大国,可直接还原铁有大量的缺口,不得不进口直接还原铁;传统的直接还原铁也无法满足钢厂优质钢材的冶炼,采用这种低品质的还原铁冶炼也造成钢水收得率低,体现不出人工冶炼“废钢”的优势。
冶炼钢铁的液态渣密度为2.5~2.7 t/m3左右,因此需要的还原铁,其密度最好是能远大于2.5~2.7t/m3,而传统方法生产的海绵铁单块或单颗粒的密度密度为1.8-2.0 t/m3;单颗粒的密度金属化球团为1.8-1.9 t/m3,均不能达到要求,冶炼需要的还原铁除了粒度均匀,无粉末外,最好密度大于4.0t/m3,生产出高密度、高品质的优质 “废钢”产品,有利于提高钢水收得率。
发明内容
针对我国现有的还原铁产品产量低、质较差、密度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密度金属化球团的还原方法,制备出密度在3.8~4.2 t/m3之间的高密度金属化球团产品,本发明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待还原的高品位铁矿粉或铁鳞(氧化铁皮)加工到160~200目,与内配碳粉及粘结剂均匀混合,混合铁物料按重量百分比为:铁矿粉或铁鳞91.5~94.6%,内配碳粉5.0~8.0%,粘结剂0.4~0.5%;然后喷水造成¢12~16mm的混合物料球团;
(2)将压制成型后的混合物料球团与还原剂混合制成待还原物料;还原剂与球团按质量百分比为还原剂25~30%,混合物料球团70~75%;
(3)将待还原物料装入还原容器中再放入还原窑炉内,或者将待还原物料直接放入还原窑炉内,在温度为1220~1260℃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还原时间为6~8h;
(4)在反应完毕窑车内的物料自然冷却到200℃后,将料盆里的物料取出,采用干式磁选机将还原剂尾粉和金属化球团分离,金属化球团再进行表面打磨、清刷,获得密度为3.8~4.2t/m3的高密度金属化球团产品。
所述的高品位铁矿粉的铁品位TFe≥66.0%。
所述内配碳粉为无烟煤粉或烟煤粉,其中无烟煤粉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固定碳≥73.5%,灰分≤8%,挥发分≤18% ,S≤0.5%;细度-120目,烟煤粉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固定碳≥56%,灰分≤8%,挥发分≤36% ,S≤0.5%;细度-120目。
所述的还原剂为还原煤和脱硫剂的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还原煤为85-90%,脱硫剂10-15%。
所述还原剂的指标为按照质量百分比固定碳≥58.0%,灰分≤20.0%,挥发分≤21.5% ,S≤0.5%;灰渣熔点≥1250℃,细度≤8.0 mm。
所述脱硫剂为石灰粉或石灰石粉。
所述粘结剂为腐植酸钠。
本发明反应式为:
Fe2O3+3CO=2 Fe+ 3CO2
Fe2O3+3H2= 2Fe+3H2O
Fe3O4+4CO=3 Fe+ 4CO2
Fe3O4+2H2= 3Fe+2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9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