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0438.5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泽刚;龙腾;曾涛;尹伟;杨文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孔径雷达 扫描 工作 模式 最优 选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属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率的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在环境监测、海洋观测、资源勘探、农作物估产、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
扫描工作模式是SAR的基础工作模式之一,主要用于距离向宽测绘带成像。当SAR工作在扫描模式时,天线在一个波束指向上发射脉冲并接收相应回波,形成当前子条带的回波数据块,然后跳转到另一波束指向,继续发射并接收回波,获取新子条带的回波数据块。不断重复此过程便可获得相互平行的子条带的回波数据块,然后经过成像处理和拼接,就可以获得较宽的测绘带结果。
在进行扫描工作模式的波位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条带模式的波位设计,得出几组不同测绘带宽度的波位设计结果,然后在从中选取能够完全覆盖测绘区域的波位。目前,上述选择过程是利用斑马图手动进行的,选择过程中不能直观的比较不同选择方式的性能参数优劣,选择的结果依赖于操作人员的个人判断,因此波位选择的最终结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一定是性能参数最优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扫描工作模式下,波位的选取仅能通过手动选择、波位选择结果非参数最优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
本发明方法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距离向测绘区域、等效后向散射系数(NESZ)最大值、模糊比最大值参数的限制,以及可选用的i组条带宽度{w1 w2...wi},分别进行条带工作模式波位设计,得出i组不同条带宽度的波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及其防偏位焊盘结构
- 下一篇:静电消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