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脱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0627.2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K·M·肯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02 | 分类号: | B29C7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夏正东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脱模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18日提交的且标题为“内部脱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61,566和2012年9月25日提交的且标题为“内部脱模”的美国非临时申请No.13/626,552的权益,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全文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制造组件,和更特别地涉及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组件。
背景技术
可使用各种材料,利用模塑,形成各种不同组件、物体和部件。典型的模塑工艺包括提供形状大致或严格地与物体或部件的所需形状一样的模具。然后用所需材料填充模具,所述材料通常可以是液体、半液体、或要么可模塑的形式。该材料典型地或者初始地或者通过施加压力,贴合模具。施加热和/或压力以固化模具内的材料。由于在固化之前材料贴合模具这一事实,因此固体化的材料可以固化为模具的形状。这类模塑工艺使得可产生许多尺寸和形状的部件。
许多模塑制造工艺的一个缺点是在组件固体化之后,它们可粘附到模具上。这可在从模具中取出组件时产生问题。组件在取出过程中可能断裂开,这是因为当组件从模具中卸下时,一些部分可能粘附到模具表面上。在一些情况下,可施加脱模剂到模具的外表面上。一旦施加脱模剂,则可倾注材料或者要么将材料施加到模具上。脱模剂起到润滑模具的作用使得材料在完成固化或固体化之后,它不可能粘附到模具上。
在一些制造工艺中,必须在待制造的每一组件之间再施加脱模剂。因此,典型的工艺可要求清洁特定的模具或工具,施加脱模剂,用材料填充模具,固化该材料,和然后取出已固化的材料。清洁和再施加内脱模剂的步骤可能耗时且费力。
此外,脱模剂可能并不总是有效的。例如,若模具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例如急转弯或转角,陡深的垂直壁,或者最小或无锥度角,则该材料可能仍然难以从模具中取出,因为脱模剂不可能充分地施加到复杂的几何形状上。另外,在一些情况下,脱模剂可能粘附到组件上,这可损坏组件的美学外观(cosmetic appearance),或者可防碍或阻碍油漆、涂层、粘合剂和类似物粘合到组件上。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组件的美学外观可包括因施加或固化过程中脱模剂引起的间断(例如,来自脱模剂的过度施加的流痕,来自在脱模剂上用擦拭材料擦拭的条纹,或者来自脱模剂向外脱气的气泡)。
发明概述
此处所述的实施方案的实例可以表现为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的形式。该方法包括结合脱模剂、树脂、和固化剂以生成可脱除环氧材料。在生成可脱除环氧材料之后,添加增强纤维,例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到可脱除环氧材料中,从而生成可脱除复合材料。
其他实施方案可包括用于电子器件的组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可脱除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用含树脂、固化剂、和脱模剂的可脱除环氧材料浸渍的多根纤维和施加可脱除复合材料到组件形式的模具内。一旦可脱除复合材料施加到模具中,固化可脱除复合材料。当可脱除复合材料已经固化时,从模具中取出已固化的可脱除复合材料。
再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制造可脱除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结合树脂和硬化剂,结合脱模剂与该树脂和硬化剂,从而生成可脱除环氧材料,其中脱模剂的浓度为可脱除环氧材料总体积的1-10%,在可脱除环氧材料中布置多根碳纤维,产生可脱除的复合预浸渍料,加热可脱除的复合预浸渍料,和冷却可脱除的复合预浸渍料,以防止树脂的完全聚合。
在生产可脱除复合材料的方法的一个实例中,在可脱除环氧材料内以基本上单向的方式排列碳纤维。
在生产可脱除复合材料的方法的再一个实例中,在可脱除环氧材料中布置多根碳纤维包括将碳纤维浸入可脱除环氧材料内。
在生产可脱除复合材料的方法的一些实例中,树脂是环氧化物和硬化剂是多元胺。
在一些实例中,生产可脱除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在可脱除环氧材料内以单向的方式布置多根纤维,或者在可脱除环氧材料内以各种方向布置多根纤维。在再一些情况下,多根纤维可以是在可脱除环氧材料内布置的连续丝束。在其他情况下,多根纤维在可脱除环氧材料内布置之前,可以被短切,或者要么是不连续的丝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