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脂循环式MC尼龙滑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1464.X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祁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德尔塑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3/78;F16H55/50;B66B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脂 循环 mc 尼龙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油脂循环式MC尼龙滑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梯行业、油田机械领域中采用的MC尼龙滑轮,滑轮轮系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轴承一般采用带有一侧防尘盖(半封闭)或两侧都带有防尘盖(全封闭)作为传动装置。在电梯运行时,此轴承内部运动磨损所产生的碎屑杂质无法排出,即使定期加油也不能避免轴承的损坏和由此引发的噪音。轴承的异常带来整体轮系产生故障,且轴承异常产生的噪音影响乘坐舒适感,轴承更换难度大,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电梯使用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护轴承及运动机构,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噪音和故障率的油脂循环式MC尼龙滑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油脂循环式MC尼龙滑轮,包括MC尼龙滑轮体、置于MC尼龙滑轮体内孔的轴承、滑轮两侧轴承端的防尘盖及设置在MC尼龙滑轮体上的注油口,其特征是,所述滑轮两侧的轴承端分别设有与MC尼龙滑轮体内孔相通的防油脂侧漏装置,所述防尘盖上设置凸起环形圈,防尘盖通过凸起环形圈镶入安装固定在滑轮两侧的轴承端构成防油脂侧漏装置,所述防尘盖上设有排油孔和油孔塞构成废油排放装置。
所述MC尼龙滑轮体内孔内还设有至少一只固定轴承的弹性挡圈,弹性挡圈设置在所述轴承端部。
所述防尘盖上的凸起环形圈的外壁与所述MC尼龙滑轮体内孔的内壁镶入安装,防尘盖的盖板通过螺栓与所述MC尼龙滑轮体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盖由塑料或金属件制成。
所述废油排放装置设置在防尘盖上的凸起环形圈内。
本发明中增加的废油排放装置和注油口形成油脂循环式注排系统,达到接近更换油脂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轴承的故障率、降低了噪音,因此油脂循环式注排系统对轴承乃至结构的运行质量起保护、保障作用。防尘盖通过凸起环形圈镶入安装固定在滑轮两侧的轴承端,镶入式安装固定连接以防组合体相对打滑错位。本发明具有以下优越性:结构简单,易生产;避免轴承由于杂质或污油而产生的较大磨损和噪音;保障人体乘坐舒适感;降低整体运行机构的故障率和更换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油口、2防油脂侧漏装置、3废油排放装置、4螺栓、5弹性挡圈、6 MC尼龙滑轮体、7凸起环形圈、8轴承、9油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油脂循环式MC尼龙滑轮,包括MC尼龙滑轮体6、置于MC尼龙滑轮体内孔的轴承8、设置在MC尼龙滑轮体上的注油口1及滑轮两侧轴承端的防尘盖。
滑轮两侧的轴承端分别设有与MC尼龙滑轮体内孔相通的防油脂侧漏装置2。防尘盖由塑料或金属件制成,防尘盖上设置凸起环形圈7,防尘盖通过凸起环形圈镶入安装固定在滑轮两侧的轴承端构成防油脂侧漏装置。防尘盖上的凸起环形圈的外壁与MC尼龙滑轮体内孔的内壁镶入安装,防尘盖的盖板通过螺栓与MC尼龙滑轮体连接固定。
防尘盖上设有排油孔和油孔塞9构成废油排放装置3。废油排放装置设置在防尘盖上的凸起环形圈内。废油排放装置和注油口形成油脂循环式注排系统。
MC尼龙滑轮体内孔内还设有至少一只固定轴承的弹性挡圈,弹性挡圈设置在轴承端部。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注油口1加入油脂,需要排放污油或碎屑杂质时只需打开废油排放装置3上的油孔塞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德尔塑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德尔塑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1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