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2559.3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芳;高冲;凌志浩;张志飞;袁宜峰;祁学文;曹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并发 传输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克服目前搭载多通信接口的终端设备利用多条链路进行传输时无法充分利用聚合带宽资源导致不必要的数据重传的缺陷,该方法中发送端执行处理:获取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根据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对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进行预测,获得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根据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计算并预测各条链路上的数据包抵达接收端的先后顺序;按照各条链路上的数据包抵达接收端的先后顺序,对各条链路上数据包的分配情况进行调度。本申请的实施例避免接收端乱序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重传和链路带宽拥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普遍搭载了多种通信接口,利用终端的多个接口同时进行业务传输实现多条链路的聚合效应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然而由于多条端到端并发链路在路径带宽及传输时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多路并发的传输吞吐相比单条链路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链路差异引起的接收端的数据乱序,进而导致不必要的重传及接收端缓存拥塞,限制了各传输链路的吞吐量增长。
如图1所示,数据包按照路径轮循的方式分配的各传输链路进行传输。链路1的传输时延为D1,链路2的传输时延为D2以及链路3的传输时延为D3。图中小方框表示数据包,数字表述发送或者抵达顺序。如果三条链路的传输时延D1<<D2<<D3,则路径1的数据包1和4及路径2的数据包2和5必然先于其余包到达。由于数据包3未能到达,数据包4和5只能在缓冲区等待。当缓冲区数据包累积到缓冲区门限值造成缓冲区阻塞,则要清空缓冲区中的所有数据包并进行不必要的重传操作。
针对接收端乱序问题,可以从按数据包调度和按流调度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基于数据包的调度无法根本上解决乱序问题,基于流的调度策略将不同的业务流绑定在不同的链路上传输,一定程度可以解决乱序问题,但是无法充分利用聚合带宽资源,各路径的负载平衡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搭载多通信接口的终端设备利用多条链路进行传输时无法充分利用聚合带宽资源导致不必要的数据重传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控制方法,发送端执行如下处理:
获取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
根据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对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进行预测,获得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
根据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计算并预测各条链路上的数据包抵达接收端的先后顺序;
按照各条链路上的数据包抵达接收端的先后顺序,对各条链路上数据包的分配情况进行调度。
优选地,所述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包括:
带宽信息、负载情况、可用带宽以及传输时延信息。
优选地,根据各条链路的链路信息对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进行预测,获得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往返时延值来动态估计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获得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
优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往返时延值来动态估计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获得各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估计值,包括:
对于每条链路,所述发送端根据前一次传输的往返传输时延估计值及往返传输时延实际值,获得当前传输时延估计值。
优选地,按照各条链路上的数据包抵达接收端的先后顺序,对各条链路上数据包的分配情况进行调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25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