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3139.7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闵罗肖;李杰;赵世迁;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F1/10 | 分类号: | F04F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空气 作为 动力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液压系统,属于液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工程领域的动力装置中广泛存在流体设备,在零件设计阶段和零件加工完成后都要进行各项流体性能测试。
以往的液压试验中用的动力泵是叶片泵,齿轮泵及柱塞泵三种泵其中的一种。这三种泵有共同的缺点包括:
1.在机械运动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流体介质温度升高,有可能使流体介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对于流体实验来说,发热还有可能使自来水析出水垢杂质,有可能会阻塞和污染微小管路。
2.具有脉动压力,脉动压力会使实验系统的特性、条件发生变化会影响流体实验结果。
3.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启动这些泵一般使用电机,在流体试验中的各种液体可能有喷溅,这会使得实验人员有触电的危险。另外,由于噪音和振动大,环境质量低,对于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利。
4.介质单一。一般泵对于介质都有限定,很难满足需要连续更换流体介质的实验要求。
5.使用成本高、能源利用率低。机械磨损会增加易损件的损坏,如齿轮泵本身就是易损件,柱塞泵叶片泵本身的造价成本高,用压力调节阀产生的压力损失及噪声等都会浪费一部分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设计提供了一种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液压系统,该系统利用大容量压力容器将气压差转换为液体压力进行动力输出,该系统工作中没有泵中的固体接触摩擦,只有流体与固体的摩擦,所以发热小,且工作周期长。由于有两个或多个压力液箱,在每个压力液箱中放入不同的液体介质,就可以连续更换介质,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种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个压力液箱(18),每个压力液箱(18)的顶部安装一个压力表(7),一个进气孔(25)和一个出气孔(26)位于压力液箱(18)的上部,一个进液孔(27)和一个出液孔(28)位于压力液箱(18)的下部,在压力液箱(18)的最底部是一个排污阀门(10),在压力液箱(18)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一个上液位传感器(8)和下液位传感器(9);
每个压力液箱(18)的进气孔(25)经高压气管(5)依次通过一个气动调压阀(6)、一个电磁气压阀(4)与高容量高压气瓶(3)连接,高容量高压气瓶(3)通过空气压缩机(1)和可断开阀门(2)充气,每个压力液箱(18)的出气孔(26)通过低压气管(20)连接对应其进气孔(25)的电磁气压阀(4)后与空气过滤器(19)相连;
每个压力液箱(18)的进液孔(27)经低压液压管(13)依次通过一个电磁液压阀(24)、一个供液过滤器(11)和一个液源阀门(12)与液源连接,每个压力液箱(18)的出液孔(28)经高压液压管(14)连接到对应其进液孔(27)的电磁液压阀(24),再汇合到混液切换阀门(15)的输入口,混液切换阀门(15)的输出口通过高压液压管(14)与流量压力表(16)连接,流量压力表(16)与输出端口(17)连接;
每一个压力液箱(18)上的进气孔(25)和出液孔(28)同步导通或关闭,上液位传感器(8)和下液位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分别通过信号线(23)连接到或门电路(22)的输入端,或门电路(2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磁气压阀(4)和电磁液压阀(24)的T触发器(21)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不存在产生大量热量的机构,况且,高压气体的释放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可以使系统及液体维持在室温。因此不会产生液体黏度降低,自来水在室温下也不会析出水垢。
2不存在脉动压力。
3安全本发明在实验中切断电源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不影响其动力输出。
4环保,由于没有大量的机械运动,旋转,碰撞等因此无较大振动和噪音。
5适合多种介质,便于在多种介质之间快速切换。
6本身易损件较少。
7节能其表现出来的发热量小,噪音小,振动小都可以视为节能的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车链
- 下一篇:带人字形和入字形花纹块的全地型车辆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