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透气护耳口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3854.0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0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虹凯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透气 护耳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透气护耳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的阻尘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对 5微 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粒径的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一般的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 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现国外有一些防尘口罩,其滤料由充上永久静电的纤维组成,那些小 于 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在穿过此种滤料的过程中,被静电吸引而吸附在滤料捕获到微细粉尘,真正起到阻尘作用。
口罩内面接触口鼻的部分会留有唾液,若没有勤于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不符合卫生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透气护耳口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透气护耳口罩,包括:遮挡体和扣耳带,所述的扣耳带与所述的遮挡体相连接,所述的扣耳带设置于所述的遮挡体的两侧,且所述的扣耳带和所述的遮挡体连接处设置有护耳,所述的遮挡体上设置有网状的呼吸孔,所述的遮挡体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微型透气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气孔设置于所述的呼吸孔底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耳与所述的扣耳带和所述的遮挡体之间通过缝纫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耳由透气防风面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新型透气护耳口罩,此耳罩上携带护耳为一体的,在冬天使用的时候无需再单独购买护耳,且此口罩上面的呼吸孔克制了以往带口罩呼吸不畅的弊端,嘴巴位置设置有透气孔,也不会长时间佩戴造成唇部干裂,外形美观,降低了生活成本对身体有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透气护耳口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遮挡体,2、扣耳带,3、护耳,4、呼吸孔,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新型透气护耳口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透气护耳口罩,包括:遮挡体1和扣耳带2,所述的扣耳带2与所述的遮挡体1相连接,所述的扣耳带2设置于所述的遮挡体1的两侧,且所述的扣耳带2和所述的遮挡体1连接处设置有护耳3,所述的遮挡体1上设置有网状的呼吸孔4,所述的遮挡体1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微型透气孔5,此耳罩上携带护耳3为一体的,在冬天使用的时候无需再单独购买护耳3,且此口罩上面的呼吸孔4克制了以往带口罩呼吸不畅的弊端,嘴巴位置设置有透气孔5,也不会长时间佩戴造成唇部干裂,外形美观,降低了生活成本对身体有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气孔5设置于所述的呼吸孔4底部,透气孔5对应嘴巴的位置,呼吸孔4对应鼻子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耳3与所述的扣耳带2和所述的遮挡体1之间通过缝纫连接,护耳3和扣耳带2和遮挡体1为一体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耳3由透气防风面料制成,耳朵长时间被风吹会耳朵疼,长时间带护耳如果不透气的话也不舒服。
本发明新型透气护耳口罩,解决了技术方案里的缺陷,此耳罩上携带护耳为一体的,在冬天使用的时候无需再单独购买护耳,且此口罩上面的呼吸孔克制了以往带口罩呼吸不畅的弊端,嘴巴位置设置有透气孔,也不会长时间佩戴造成唇部干裂,外形美观,降低了生活成本对身体有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虹凯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虹凯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