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83980.6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李仙鹤;沈霞;李华安;李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灌注 施工 灌灰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灰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桩基型式,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套筒需用吊车一直吊起一定的高度进行作业,但实际套筒吊起高度和位置较难控制,且占用吊车作业时间,影响其作业效率和成桩质量。
因此已知的吊车配合混凝土灌注的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用于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包括门形框架和底座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形框架由两侧立柱和横梁固焊,且在两侧立柱的上部与横梁的中部设有斜撑连接销;横梁中间设有包括吊耳、定滑轮、动滑轮、吊钩和钢丝绳的起重机构;
所述底座框架由底横梁和底纵梁相互固焊成的矩形框架,在底纵梁的一端设有加强筋和小纵梁,小纵梁上设有螺栓连接孔,另一端前部与所述门形框架立柱通过连接法兰垂直连接,且在底纵梁的两端到两侧立柱上部之间设有用连接销连接的斜撑。
本发明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其中所述立柱设置成上下两节,中间用连接法兰相连。
前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其中所述立柱底端与底纵梁固焊,且在离底端5cm处用连接法兰相连。
前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其中所述斜撑与立柱和底纵梁以螺栓连接销方式连接,且斜撑设置成两节,中间用连接法兰相连。
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组装和试运转灌灰架
用螺栓连接立柱与斜撑间的连接销;用螺栓连接立柱的连接法兰,使立柱直立;用螺栓连接斜撑的连接法兰,并使斜撑与底座框架的底纵梁通过连接销相连;通过螺栓连接孔安设动力卷扬机在底座框架的小纵梁上;使卷扬机钢丝绳与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并进行试运转;
b、灌灰架就位工作
灌灰成孔完成后,将所述灌灰架就位,安放于孔口上,吊钩位置正对灌灰孔心;将套筒置于吊钩上,利用动力卷扬机通过起重机构调节套筒高度,以满足混凝土灌注高度为宜;当导管长度不能满足灌注要求时,通过起重机构调节套筒高度,进行导管连接,满足灌注桩灌注长度要求;进行混凝土灌注,边灌注边通过起重机构调节套筒高度,以拔出导管,满足混凝土灌注要求;通过起重机构调节套筒高度,拆除拔出的部分导管;反复灌注混凝土,直至完成作业后卸下套筒,移动所述灌灰架至下根桩位置进行重复作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及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便利、安全可靠;
2、降低吊车作业时间,节省吊车台班,提高劳动效率,保证灌注质量;
3、移动式,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灌灰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起重机构滑轮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梁,4斜撑,6吊耳,7连接法兰,8连接销,9底横梁,10底纵梁,11螺栓连接孔,12小纵梁,13定滑轮,14动滑轮,15吊钩,16钢丝绳和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用于灌注桩施工的灌灰架
现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灌灰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起重机构滑轮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销结构示意图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法兰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门形框架由两侧立柱1和横梁2固焊,且在两侧立柱1的上部与横梁2的中部设有斜撑连接销8;所述立柱1设置成上下两节,中间用连接法兰7相连;所述立柱1底端与底纵梁10固焊,且在离底端5cm处用连接法兰7相连。横梁2中间设有包括吊耳6、定滑轮13、动滑轮14、吊钩15和钢丝绳16的起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