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4313.X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邹超;张伟;黄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5/00 | 分类号: | C01G1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溶体 cu sub in zn 纳米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作为反应前驱体的硫代氨基甲酸铜、硫代氨基甲酸铟和硫代氨基甲酸锌,以及表面配体混合物依次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2)将反应容器放入恒温油浴中,待反应液颜色变为浅黄色后,在磁力搅拌下将胺迅速注入到反应容器中;待反应液颜色变为红黑色后,在磁力搅拌下继续反应30~120分钟,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3)取出原溶液,用乙醇稀释,超声振荡,离心分离,弃去上清液,得到CuxInxZn2(1-x)S2纳米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硫代氨基甲酸铜、硫代氨基甲酸铟、硫代氨基甲酸锌的摩尔比例为(0.01~0.99):(0.01~0.99):(1.98~0.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硫代氨基甲酸铜、硫代氨基甲酸铟和硫代氨基甲酸锌所属的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异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和二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先驱体、胺与表面配体混合物的摩尔比例为1:(10~600):(60~1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油浴的温度范围为120℃~2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配体混合物为己硫醇、十二硫醇、十八硫醇、油酸、3-巯基丙酸、正三辛基氧化膦和正三辛基膦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元固溶体CuxInxZn2(1-x)S2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为辛胺、癸胺、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油胺和油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43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