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PS和GSM的新型汽车防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6181.4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俞凯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ps gsm 新型 汽车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GPS和GSM的新型汽车防盗系统,具体是一种可实现远程控制被盗汽车自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防盗装备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汽车防盗自锁装置的问题。传统的汽车防盗装置大多是被动防盗,例如报警、提示车主等手段,主动防盗的装置比较少见,并且主动防盗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中国申请号CN201110310351.9,申请公开号CN102390351A,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综合汽车防盗系统,该装置安装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包括微波多普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霍尔开关器件,可以多方位监测汽车信息,应对多种盗窃手段,但是该装置的主要方法还是被动防盗。
中国申请号CN 201020187647.7,申请公开号CN201703346U,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全球卫星定位汽车防盗报警装置,该装置的优点在于不依赖于监控中心、在被窃贼破坏、防盗系统被部分拆卸的情况下也能对汽车进行跟踪了解,具有可靠性高、经济实用的特点,但是防盗功能也仅限于报警功能。
综上,虽然汽车防盗装备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文献中未见报道可实现远程控制被盗汽车自锁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基于GPS和GSM的新型汽车防盗系统,可以通过该装置实现远程控制被盗汽车的自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自锁棒、抓地爪、远程接收模块、自锁开关、底盘、轮胎。
所述的自锁棒是指用来摩擦地面,使被盗汽车产生自锁功能的装置。
所述的自锁棒的长短可以在自锁开关的控制下实现伸长与缩短。
所述的自锁棒的长度可以比轮胎接触的地面向下伸长1-30厘米。
所述的自锁棒的横截面积为10-20000平方厘米。
所述的自锁棒可以前后倾斜的角度为0-60度。
所述的抓地爪是指用来直接摩擦地面,增大与地面摩擦力,增强自锁棒抗摩擦力的装置。
所述的抓地爪是手指状金属探头,探头的数量为1-100个。
所述的抓地爪的尖端的角度为10-60度。
所述的抓地爪与自锁棒是焊接在一起的。
所述的远程接收模块是指用来接收GPS、GSM等无线控制信号的模块。
所述的自锁开关是指用来打开和关闭自锁棒的装置。
所述的自锁开关能够接受来自远程接收模块的打开、关闭控制信号。
所述的底盘是指用来安装该装置的载体,可以与汽车连为一体。
当车主发现汽车被盗时,首先通过远程控制客户端来与远程接收模块通信,对汽车进行快速定位,如果确认汽车被盗,则启动主动防盗系统,否则放弃任务,以免误判。如果确认汽车被盗,那么通过远程接收模块接受主动防盗命令,远程接收模块把自锁命令发送到自锁开关,自锁开关打开,控制自锁棒伸长并接触地面,此时抓地爪可以增加摩擦力。通过远程客户端监控汽车的位置,如果汽车的移动收到明显限制,则停止伸长自锁棒,如果移动速度仍然较快,则继续伸长自锁棒直到汽车移动停止。
综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使用自锁棒与抓地爪简单方便地实现远程控制被盗汽车的自锁,即主动防盗。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GPS和GSM的新型汽车防盗系统包括:自锁棒1、抓地爪2、远程接收模块3、自锁开关4、底盘5、轮胎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锁棒1是指用来摩擦地面,使被盗汽车产生自锁功能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锁棒1的长短可以在自锁开关的控制下实现伸长与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俞凯,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俞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