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7375.6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京华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093 | 分类号: | F16H3/093;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结构,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变速箱齿轮间的传动平稳,换档准确可靠,对立车加工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变速箱的结构设计,对提高工件加工精度有很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箱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变速箱结构,其通过对齿轮进行严格的精度制造,提高了变速箱传动过程的平稳性,降低了噪声,采用电磁离合器控制传动过程中不同档位间的转换,换档稳定可靠且易于控制。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第一齿轮、四轴、四轴法兰盘、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三轴、三轴第一端盖、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二轴第一端盖、二轴、第三轴承、第一离合器、电机、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二离合器、二轴第二端盖、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三轴第二端盖、四轴端盖和变速箱体;电机安装在变速箱体上,第四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二轴通过套装在其两端轴颈上的第三轴承支承安装在变速箱体上的对应安装孔内,二轴第一端盖、二轴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二轴两端的变速箱体上;所述第六齿轮固定在二轴上,第六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通过第二轴承组件支承安装在二轴上,第五齿轮与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二离合器固定在二轴上;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一轴承组件支承安装在二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离合器固定在二轴上;所述三轴通过套装在其两端轴颈上的第二轴承支承安装在变速箱体上的对应安装孔内,三轴第一端盖、三轴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三轴两端的变速箱体上;所述第二齿轮、第七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三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七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三轴上设有轴齿轮;所述四轴通过套装在其两端轴颈上的第一轴承支承安装在变速箱体上的对应安装孔内,四轴法兰盘、四轴端盖分别固定在四轴两端的变速箱体上,四轴法兰盘上的密封凹槽内安装密封圈;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四轴上,第一齿轮与三轴上设有的轴齿轮相啮合;所述四轴第一端伸出变速箱体,作为变速箱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采用电磁离合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隔套、第四轴承、第二隔套、第三隔套和第四隔套,所述第三齿轮通过安装在其内孔中的两个第四轴承支承安装在二轴上,两个第四轴承的内、外圈之间分别通过第二隔套、第三隔套相隔,外侧的第四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通过第一隔套隔开,内侧的第四轴承与第一离合器之间通过第四隔套隔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五隔套、第四轴承、第六隔套、第七隔套和第十隔套,所述第五齿轮通过安装在内孔中的两个第四轴承支承安装在二轴上,两个第四轴承的内、外圈之间分别通过第五隔套、第六隔套相隔,内侧的第四轴承与第二离合器之间通过第七隔套隔开,外侧的第四轴承与第六齿轮之间通过第十隔套隔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离合器与第二离合器之间设置有第八隔套,所述第六齿轮与二轴第二端轴颈上的第三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九隔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传动齿轮制造精良、全部齿轮磨齿精度5级以上,传动平稳,噪音低;换档采用电磁离合器控制,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变速箱结构主要由密封圈1、第一齿轮2、四轴3、四轴法兰盘4、第一轴承(2个)5、第二轴承(2个)6、三轴7、三轴第一端盖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二轴第一端盖11、二轴12、第三轴承(2个)13、第一隔套14、第四轴承(4个)15、第二隔套16、第三隔套17、第四隔套18、第一离合器19、电机20、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第五隔套23、第六隔套24、第七隔套25、第二离合器26、第八隔套27、二轴第二端盖28、第九隔套29、第十隔套30、第六齿轮31、第七齿轮32、三轴第二端盖33、四轴端盖34和变速箱体35等零部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京华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京华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7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