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式引导车自动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9450.2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川;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E05F1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引导 自动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具体涉及轨道式引导车自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式自动引导车(Rail Guide Vehicle,简称RGV)又称穿梭车,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在轨道上行驶,达到至目标点进行操控或是运送等目的,从而完成所分配的任务,RGV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娱乐场合,甚至汽车、烟草生产线均有较多应用。
目前,轨道式自动引导车供电主要有两种方式:滑触线在线取电与机载可充电蓄电池组来给自身供电。公开文献“于永江,曲雅楠,刘俏,穿梭车系统设计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年第8期,pp:86-89”中介绍了滑触线供电方式,其是通过车载集电器与滑线接触供电在线取电,但是滑线成本较高,如果室外环境使用,需要安装遮雨棚等装置,较为复杂;使用机载可充电蓄电池组供电方式,一般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一旦电能耗尽,必须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给其充电。如果采用人工充电,那么轨道式自动引导车就处于一种非连续的任务环,这就阻碍了引导车在流水线中的自治。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自治,引导车必须能在所处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支持,实现连续任务环,引导车连续任务环被简单地定义为使引导车以自主充电的方式来继续完成它所分配到的任务。一旦开始运行,引导车便进入连续任务环,即不再需要人的帮助,在此系统中,启动和停止是由引导车自动完成的。总之,随着引导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引导车能实现长期值守、延长自治时间以及增加活动范围等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其补充动力能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常见的引导车动力能源的无缆化主要依赖高品质的机载蓄电池组,如何让引导车在无人工干预环境下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地实现自动充电是实现引导车长期自治的一项关键技术。
公开文献“唐云树,RGV无线往复小车的设计开发方案,伺服控制,2011年第2期,pp:87-89”介绍了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无接触供电技术,但是该技术供电效率不高、存在电磁辐射,同时设备成本也较高。
申请号为CN200910308699.7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充电系统,其包括一个可动装置及一个充电座,通过可动装置与充电座之间的电磁传感器获取相应位置,引导可动装置移动与充电座接触充电。该方式需要可动装置具有2自由度的运动能力,不适合在轨道上行驶的引导车作为充电机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式引导车自动充电装置。该轨道式引导车自动充电装置主要由装有自动门的充电坞与可自动对接的充电桩组成,可实现引导车在轨道上行驶作业过程时的自动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轨道式引导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自动充电坞、自动充电桩、轨道、关门磁感传感器、开门磁感传感器,所述自动充电坞、自动充电桩、关门磁感传感器、开门磁感传感器均安装于轨道,自动充电桩位于自动充电坞的内部,自动充电坞的内部设置有关门磁感传感器和开门磁感传感器,自动充电坞的外部同样设置有关门磁感传感器和开门磁感传感器,自动充电坞的自动移门连接并根据关门磁感传感器和开门磁感传感器的感应开合。
优选地,自动充电桩包括一对充电柱、以及金属支架,充电柱通过金属支架安装于轨道,充电柱包括绝缘电木、接触铜片、缓冲弹簧、无油衬套、直线导轨、充电器充电导线,其中,接触铜片、绝缘电木、缓冲弹簧、金属支架、无油衬套、直线导轨沿充电柱由前端往后端的方向依次连接,无油衬套安装在金属支架上,直线导轨穿过无油衬套内孔并能够在无油衬套内横向滑动。
优选地,自动充电桩还包括磁铁,磁铁安装在接触铜片的后端。
优选地,还包括引导车,引导车的前部安装有充电接触平台,充电接触平台包括两个接触铜片,两个接触铜片分别与引导车的蓄电池的充电正、负极连通,引导车车体上安装有磁棒,磁棒相匹配于关门磁感传感器和开门磁感传感器。
优选地,充电接触平台的接触铜片后端安装有磁铁,安装于充电接触平台的磁铁与安装于自动充电桩的磁铁之间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由自动充电坞与自动充电桩两部分组成。自动充电坞为半封闭结构,具有防雨功能、可安装于室外,自动充电桩安装于自动充电坞内,当引导车需要充电时,自动驶入充电坞,引导车通过与充电桩的对接实现自动充电。从而解决了引导车在无人工干预环境下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地实现自动充电的问题,便于引导车的长期自治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94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