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排气尾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0162.9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虹溥;蒋绍军;韩国胜;张少波;韦海;邓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00;F01N1/1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排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消音的工程机械排气尾管。
背景技术
随着客户对工程机械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工程机械消声的要求逐渐提高,排气消声系统的设计尤为关键。特别是目前工程机械发动机转速越来越低,发动机排气噪音越来越集中到低频段,人体对这种低频噪音的难受性较差,而大多数工程机械的消音器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困于空间有限,消音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结构过于复杂,排气压力损失过大,也就造成发动机功率损失加大。排气尾管一般是一根直通管,通常安装在工程机械外部,但是往往只充当引出发动机尾气到大气环境的角色,而对其消声效果的没有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排气尾管,可以解决工程机械在工作中噪声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部套装有外管,所述外管内设置有一内管,内管下端与所述外管下端的封口之间留有间隙,在所述外管内高于所述排气管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体,所述内管上端通过隔离体与外管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外管下端通过封口与所述排气管外壁焊接,所述外管内设置有一内管,所述内管套装并焊接在所述排气管外。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下端的所述封口为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体为一环形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蜂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填充吸声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下端的所述封口为法兰;所述隔离体为一环形的隔板并套装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高于所述隔板位置的管壁上设置有蜂孔,所述内管高于所述隔板位置与所述外管之间填充吸声材料,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通过上端盖焊接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材料为长玻璃丝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工程机械排气尾管的排气管外套装有外管,外管上设置有隔离体,可以通过调节隔离体的上下高度来控制声音的高频和低频,起到了消音作用。
2、由于在外管内设置有内管,内管套装在排气管外,排气管、外管和内管组成消音结构,相当于一个抗性消声器,适用于消除中低频噪声,另外,排气管、外管、内管及隔离体之间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密封,使它们之间没有相互运动,避免了零部件之间产生松动及噪声;
2、本工程机械排气尾管采用吸声材料填充在排气管和外管之间,使用吸声材料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的作用,增强了消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3是发明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4是发明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作进一步详述:
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排气尾管,它包括有排气管1,该排气管1的上部套装有外管2,外管2内高于排气管1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为一环形的隔板4。外管2下端通过封口与排气管1外壁焊接,外管2内设置有一内管3,该内管3套装并焊接在排气管1外,保持内管3下端与外管2下端的封口之间留一定间隙,外管2下端的所述封口为法兰5。内管3的上端通过隔板4与外管2焊接。本工程机械排气尾管内部为排气通道,排气管1、外管2和内管3组成消音结构,相当于一个抗性消声器,起到了消音作用。
实施例二:
图2所示的工程机械排气尾管,它包括有排气管11,该排气管11的上部套装有外管12,外管12内高于排气管11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为一环形的隔板14。外管12下端通过封口与排气管11外壁焊接,外管12内设置有一内管13,该内管13套装在排气管11外,内管13的下端通过搭子焊接于外管12下端的所述封口上,保持内管13下端与外管12下端的封口之间留一定间隙,外管12下端的所述封口为法兰15。内管13的上端通过隔板14与外管12焊接,内管13的管壁上设置有蜂孔,内管13和外管12之间填充吸声材料16,这里的吸声材料16为长玻璃丝棉,吸声材料16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加上内管23管壁上设置的蜂孔,使声能和热能可以更好的传递,增强了消声的效果。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