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深腔类模具的压缩空气脱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0387.4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央 |
主分类号: | B29C45/43 | 分类号: | B29C4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2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深腔类 模具 压缩空气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的一种脱模装置,具体是指应用在注塑成型薄壁深腔类塑件制品的一种薄壁深腔类模具的压缩空气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行业中有相当部分的塑料制品结构具有薄壁深腔特点,现有技术设计的模具是依靠液压顶块(顶杆)顶出机构实现塑件制品脱模,参阅图2,即,由模具的模脚01、顶板02、顶块(脱料板)03等组成顶出机构,利用注塑机液压动力推动模具动模顶板02向前移动,顶板02带动顶块03直接推动制品移动,达到塑件制品08脱离动模型芯71的目的;为了能够把制品完全顶出型芯,一般要求模脚的高度大于制品的深度,以满足顶出行程的需要。由于顶出机构的模脚、顶板等部件需消耗大量的钢材,故模具总的材料及加工成本就高;顶出机构模脚部分增加了模具的总高度,而模具总高度越高,开模、闭模需要的工作行程越长,就需要大规格(大吨位锁模力)的注塑机来配套注塑,导致塑件制品的注塑工艺能耗大、每模次的注塑周期长(费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基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存在着费工、费时、费料、耗能、成本高、效率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在模具不同部位布置吹气点,通过压缩空气的气垫顶推作用使塑件制品脱离动模型芯的气动脱模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薄壁深腔类模具的压缩空气脱模装置,旨在以此替代现有技术的液压顶出方式,简化模具结构,使薄壁深腔类塑件制品的注塑模具制造和注塑工艺达到省工、省时、省料、节能、成本低、效率高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壁深腔类模具的压缩空气脱模装置,包括气源、气道、气梢、气口、气嘴、快速接头、静模、动模,其中:所述的气源为由空压机、储气罐、多路独立电磁阀及输气管道、电气控制单元构成的,能够稳定提供0.5~0.8Mpa压缩空气的系统;所述的气道为设置在静模、动模内部的多通的和独立的气路系统;所述的气梢为设置在静模的型腔腔壁和动模的型芯沿静动模开合轴线方向壁上的,与各自多通气道相连的,其堵头靠气动开启,无气压时自动复位封口的压缩空气出口部件;所述的气口为若干均布设置在动模的型芯与型芯镶件接合部側壁的与多通气道相通的,隙宽小于0.1mm的槽形狭缝;所述的气嘴为与独立气道相通的,设在动模分型面上的喷气射流孔;所述的快速接头为设置在静模、动模側壁上的,与气道相通的压缩空气接驳部件;所述的静模为模具中,工作时安装在注塑机静止工作面上,与注射口接驳的,开合模时不动的,承载制品模型型腔的部分;所述的动模为模具中,工作时安装在注塑机运动工作面上,开合模时后前运动的,承载制品模型型芯的部分。
工作原理:
合模、注塑、保压,直至冷却完成;气源提供的压缩空气受各路电磁阀控制(手动或自动,电磁阀受控于注塑机电脑控制器),依次经各路快速接头进入模具中各自的气道;开模同时,静模气梢电磁阀开启,压缩空气顶开设在型腔的气梢的堵头吹气,动模带着塑件制品开模后退并拉出浇口凝料,在压缩空气与包紧力(制品与型芯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塑件制品与型腔分离;开模完成,动模气梢电磁阀开启,压缩空气顶开设在动模顶部的气梢的堵头吹气,推动塑件制品向前分离,同时,压缩空气通过气口进入型芯的側壁与塑件制品之间,并形成气垫层产生润滑效应辅助塑件制品脱离型芯,延时几秒后,动模气嘴电磁阀开启,压缩空气通过设在动模分型面的气嘴向前吹气,强劲的气流推动塑件制品最终脱落。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气动脱模技术方案替代了现有技术的液压顶出方式,简化了模具结构,使薄壁深腔类塑件制品的注塑模具制造和注塑工艺达到了省工、省时、省料、节能、成本低、效率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薄壁深腔类模具的压缩空气脱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液压顶杆顶出机构模具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中:气源1、气道2、气梢3、气口4、气嘴41、快速接头5、静模6、型腔61、动模7、型芯71、型芯镶件72、底板73、塑件制品8、模脚01、顶板02、顶块(脱料板)03、电脑控制器04、动模气梢电磁阀05、动模气嘴电磁阀06、静模气梢电磁阀0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央,未经陈海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线机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CdS/CdSSe异质结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