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0827.6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土井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有信 |
主分类号: | B60K37/06 | 分类号: | B60K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操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操作装置,该旋转式操作装置将伴随操作旋钮的旋转操作的驱动力经由控制缆线传递到外部装置,对外部装置进行动作控制。
背景技术
这种旋转式操作装置包括有多种,作为一个例子,对装设于汽车等的车辆上的空调用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图10表示装设于车辆上的空调用控制装置的原理结构图,在该空调用控制装置(第1现有例)的场合,在设置于前面面板11上的操作旋钮12的旋转轴13上设置伞齿轮14,在该伞齿轮14上啮合扇形齿轮15。
另外,在扇形齿轮15上设置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16上的摆动杆17,通过控制缆线19,将摆动杆17的一端部和空调组件18连接。
在上述空调用控制装置的场合,通过操作旋钮12的旋转操作,将伞齿轮14的旋转力传递给扇形齿轮15,于是,摆动杆17以支承轴16为中心而旋转,挤压控制缆线19,另外将其压回,对空调组件18进行动作控制。
在上述空调用控制装置中,从连接控制缆线19的摆动杆17的前端部到支承轴16的距离,如果不设置一定程度的长度,则无法确保用于对空调组件18进行动作控制的行程。
由此,具有下述的问题,即,摆动杆17朝向车内的进深较长,必须要求较宽的设置空间。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已提出有图11、图12所示的空调用控制装置(第2现有例)。
在该空调用控制装置中,设置于前面面板20上的操作旋钮21的旋转轴2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体件23上,另外,在该旋转轴22的前端部侧设置平齿轮24。
另外,在旋转轴22的中间的扩径轴部22a上设置内设于节制孔中的弹簧25和小球26,此外设置节制部,其中,开设设置于包围扩径轴部22a的基体件23的筒状部内的多个凹部,小球26落入凹部,提供节制感。
此外,在基体件23的后面上,设置通过摆动轴27支承的摆动杆28。
由图12可知,该摆动杆28呈扇形,其基部通过摆动轴27而支承,在与上述旋转轴22的旋转轴心相垂直的方向摆动旋转。
在上述摆动杆28上开设呈扇形的内孔29,在该内孔29的弧状的上内面设置由平齿轮构成的内齿轮30,在该内齿轮30上啮合有旋转轴22的平齿轮24。
另外,在摆动杆28上设置在上方延伸的延伸部31,在该延伸部31上设置两个操纵绳连接销32、33。
此外,延伸部31的前端部插入设于基体件后面上的导向件34的内部,对摆动杆28的摆动动作进行导向。
还有,经由与操纵绳连接销32或33连接的控制缆线35,对空调组件36进行动作控制。
上述现有例通过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日本特开平11-53045号)而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第2现有例的空调用控制装置为下述的结构,其中,摆动杆28在与操作旋钮21的旋转轴22相垂直的方向摆动,挤压控制缆线35,或者将其拉回,由此,不像图10所示的第1现有例的摆动杆17那样在进深方向拉出。
于是,形成的空调用控制装置不必要求进深较宽的设置空间。
但在第2现有例的空调用控制装置的场合,将与摆动杆28连接的控制缆线35向摆动杆28的摆动方向,即与操作旋钮21的旋转轴22相垂直方向抽出,另外,必须朝向设置于空调用控制装置的基本后方的空调组件36的连接部而弯曲的布线。
由于上述情况,控制缆线35的布线R(半径)小,内缆线对外缆线的滑动阻力增加,操纵绳的顺利的动作受到阻碍。
由此,形成操作旋钮21的操作感觉不好的空调用控制装置。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空调用控制装置等的旋转式操作装置,该旋转式操作装置,作为设置空间不必要求较宽的进深宽度,且操作旋钮的操作感觉优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作为第1发明的旋转式操作装置,该旋转式操作装置包括旋转轴,该旋转轴与操作旋钮的旋转操作连动而旋转,该操作旋钮以可旋转操作的方式设置于前面面板上;摆动杆,该摆动杆设置有与设于该旋转轴上的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通过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连动的上述第2齿轮的旋转而摆动;以及控制缆线,该控制缆线与该摆动杆连接,控制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旋转式操作装置中,上述摆动杆作为具有孔部的宽大的框架结构而形成,并且按照在上述孔部内使上述第1齿轮与第2齿轮啮合,其板面可以前倾姿势而摆动的方式设置,该孔部形成作为上述第2齿轮的内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有信,未经株式会社有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