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肌梗死预警胶体金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1594.1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凡;焦守恕;满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44;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肌梗死 预警 胶体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预诊断试剂,特别是一种心肌梗死预警胶体金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或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常常发生在心冠状动脉突然阻塞,造成部分心脏液供应突然中断,产生缺血和氧气短缺,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又可总称为冠心病)的终极转归,具有突发、无特异性前兆症状的特点,导致救治不及造成高死亡率。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约170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死于心肌梗死。我国平均每天就有2778人死于心肌梗死,堪称“第一杀手”。
心肌梗死虽然在一瞬间突发,但起因却是缘于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首先是出现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渐变狭窄、此时心肌已经出现逐渐加重的缺血和再灌注的损伤。最后极度加厚的内膜十分粗糙的动脉会突然闭塞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溃破脱落,导致心肌细胞骤然毫无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而死亡。从临床角度看,它涵盖了一组连续进展的病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心肌梗死的及时诊断通常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梗死前的心肌缺血阶段更是不易。心电图常首先用来评估因胸部不适就诊的病人,但心肌缺血的病人也可多表现为心电图未见异常,其灵敏度低于50%,致使延误治疗发展至心肌梗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清学检查项目,如肌钙蛋白(tropnins:TnI,TnT)、肌红蛋白(myoglobin,Myo)、酸激酶MB同功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仅在不可逆的细胞损害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之后,在血中才会升高。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不会导致这些标志物血中水平升高,因此都是心肌已经发生坏死的标志物,不能用作预警指标。只有在心肌发生缺血时就能高度表达的标志物才能作为即将发生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指导患者及时得到救助,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磷酸脂酶A2超家族中的非钙离子依赖型磷酸脂酶,最初发现其可以降解血小板活化因子,曾被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l995年首次被克隆,其编码基因(PLA2G7),有12个外显子,染色体定位于6p21.2212,由4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丝氨酸脂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50kDa)。Lp-PLA2以生物膜磷脂为天然底物 优先作用于氧化磷脂sn22位上短脂酰链中的酯键,使水溶性强的磷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参与磷脂的代谢。Lp-PLA2经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并受炎性介质的调节,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能水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使之失去活性,又能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促炎物质溶血卵磷脂和氧化游离脂肪酸,因此具有促炎症和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众多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发展到严重程度,并将要或者已经出现向血管内腔破裂时,Lp-PLA2将会被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其血液内的水平会大幅提高,因此Lp-PLA2的血液浓度与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而独立于疾病相关的任何其他危险因子,因而成为不可被取代的,直接监测疾病的演变过程和危险性的最佳的动态检测指标,尤其对于心肌梗塞的发生,具有相当关键意义的预警提示作用。
与传统的心肌梗塞标记物如肌钙蛋白,CRP相比,Lp-PLA2能够更加灵敏的反应病人的状况,而且Lp-PLA2的水平与年龄,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吸烟,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甘油三磷酸无关,能够更加特异性地反应病人的状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Lp-PLA2测定作为预警心肌梗塞的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其后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Lp-PLA2对心肌梗塞预警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1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角可调的热致变色二氧化钒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润肠养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