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下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2571.2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晖 |
主分类号: | H02K15/085 | 分类号: | H02K15/08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下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下线机,涉及电动机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安装有线槽下线机构和斜拉线机构,所述机体上端设置有端线行走机构和设置在端线行走机构下端的夹、切线机构,所述机体下端设置有漆包线张紧机构;所述斜拉线机构固定连接下线头,所述端线行走机构包括有转台,转台上端固定有定子夹持机构。本发明由计算机输出数据,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机械部分运行,可以同步完成电机定子铁芯的绕线、嵌线和整形;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通用性强等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设备投入高,设备大且复杂,生产规格单一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下线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的生产历史已很悠久,但是,电机生产工艺中的定子绕线、嵌线和整形,迄今为止仍是电机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现在的大电机生产企业是用机械代替部分的绕线、嵌线和整形作业,但存在着使用设备多、设备贵、结构复杂、通用性不强等弊端;小电机生产企业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个体的电机维修部也是手工操作,维修时间长、质量得不到保证。
目前电机生产企业生产定子的工艺中:大型企业采用高速绕线机,在胎具上将线圈组绕成,绕成的线圈组由机械或手工放置于嵌线机的下线胎具中,再由嵌线机将线圈组嵌进定子线槽内,继而嵌好的定子在整形机中整形,最后由绑线机把定子两端的线圈捆扎,定子的机械化生产流程结束。在此生产工序中,存在设备投入高,设备大且复杂,生产的规格单一,需要胎具多,在线圈嵌进定子线槽时极易发生刮擦,造成批量质量问题,并且有设备维修、维护复杂等问题。
在小型电机生产企业和个体维修电机的电机定子生产中,基本完全靠手工操作。生产工艺分两道工序:(1)绕线,首先根据电机规格调整好绕线的胎具,将调整好的绕线胎具固定在绕线机上绕成线圈组;(2)手工嵌线,嵌线时,由于定子线槽开口很窄,定子内腔呈半封闭的筒形结构,操作空间有限,绕组只能逐匝嵌入线槽,同时要用压线板给线槽内的线圈压紧,还要把两端的线圈进行整形,嵌线完毕后对两端线圈进行捆扎,定子的生产流程结束。在电机的定子手工生产中,单工序需要时间长,以550W3相电机为例,绕线工序时间是20-30分钟;嵌线是1小时40分钟左右。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工作人员易发生小的工伤事故和颈椎、腰椎等职业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下线机,该设备可完成现有技术中由高速绕线机、嵌线机、整形机和捆扎机等设备完成的全部工作,而且避免了因电机规格不同而换取不同胎具的麻烦,该设备由电脑输出数据,通过接口板、步进电机驱动板,由步进电机运作来控制机械部分运行,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下线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安装有线槽下线机构和斜拉线机构,所述机体上端设置有端线行走机构和设置在端线行走机构下端的夹、切线机构,所述机体下端设置有漆包线张紧机构;所述斜拉线机构固定连接下线头,所述端线行走机构包括有转台,转台上端固定有定子夹持机构,定子夹持机构夹持定子铁心随端线行走机构的转台一起转动,夹、切线机构可夹持漆包线随端线行走机构的转台一起转动或在一定位置切断漆包线。
所述转台为中空筒状结构,转台装配在机体内,由步进电机驱动,可以定子铁心的轴线为圆心转动。
所述线槽下线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机体上的线槽下线导轨,还包括可在线槽下线导轨上往复移动的线槽下线行走块。
所述斜拉线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线槽下线行走块上的斜拉线导轨,还包括可在斜拉线导轨上往复移动的斜拉线行走块。
所述下线头固定在斜拉线行走块上,下线头为倒L型杆状结构,下线头上端的出线口处还安装有引导头,以利于漆包线下到所需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晖,未经孙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2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