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2860.2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郑闽生;李凯;廖龙辉;马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断路器 单向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开关设备的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包括一储能轴、一连接储能轴的储能弹簧和一储能轴齿轮(通过齿轮副或链轮副与电机相联,获得电机输出能),该储能轴固设棘轮,该储能轴齿轮设棘爪,棘轮与棘爪配合,以使得:储能轴齿轮正转,能通过棘爪推动棘轮转动;反转,储能轴齿轮空转,不能推动棘轮转动,实现电机能量单向转动传递。其中,棘爪是单向储能传动作用体功能模块;棘轮是单向储能传动受用体功能模块。它存在有如下不足:1、棘轮与棘爪的传动方式噪声大,棘轮承受不对称的弯矩,对棘轮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2、由于棘轮棘爪都是单独的功能模块,因此需占用较大空间,增加储能机构的尺寸,影响断路器小型化;3、储能传动机构模块功能比较单一,限制机构尺寸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包括一储能套(2)、一储能轴(1)、一连接储能轴(1)的储能弹簧、一凸轮(3)、一配合凸轮(3)的合闸脱扣器和多个旋转体(4);该储能轴(1)外回转面凹设多个凹槽;该凸轮(3)固设有回转环座(31),该回转环座(31)设多个周向间隔且贯穿内外的缺口(32);该储能轴(1)能转动设在回转环座(31)内,该储能套(2)能转动连接在回转环座(31)外,该旋转体(4)装设在缺口(32)内且配合凹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弹性体(5),该弹性体(5)连接储能轴(1)和旋转体(4)以使旋转体(4)受向外的作用力并抵靠在储能套(2)内回转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凹槽具有工作平台(6)和待机平台(7),该待机平台(7)为V形槽,该工作平台(6)为斜面且斜面的一侧连接在V形槽的一侧,斜面的另一侧连接在储能轴(1)外回转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待机平台(7)和工作平台(6)沿顺时针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缺口(32)宽度大于旋转体(4)回转直径,以使旋转体(4)能相对缺口(32)活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回转环座(31)的半径差小于旋转体(4)回转直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凸轮(3)设通孔,该回转环座(31)固设在凸轮(3)端面且围绕通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弹性体(5)为弹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旋转体(4)为滚柱。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凸轮、储能轴、储能套、旋转体配合实现单向传动,因此能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a、无棘轮,减少储能传动装置的空间,减少储能传动装置的尺寸,以解决现有的储能传动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增加二次设备放置的空间;b、储能套通过摩擦力使旋转体带动储能轴转动,实现单向传动,使储能轴承受均匀的转矩,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寿命长,噪声小,刚度大,解决了棘轮受力不均及传动噪声偏大等问题;c、结构紧凑,操作简单,通用性强;d、凸轮具有合闸功能模块及分离单向储能传动功能模块,储能轴具有弹簧储能功能模块以及单向储能传动受用体功能模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此时旋转体位于待机平台。
图6是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此时旋转体位于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6,真空断路器单向储能传动装置,包括一储能套2、一储能轴1、一通过储能拐臂连接储能轴1的储能弹簧、一凸轮3、一配合凸轮3的合闸脱扣器、N个旋转体4和一弹性体5,该N为≥2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之中:该储能套2连接驱动件,以使得驱动件能带动储能套2转动,例如储能套2外表面通过键联结套在齿轮副内,该储能套2例如为钢套,由齿轮副带动储能套2转动;凸轮3被合闸脱扣器保持时不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2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式切换方法及CAN网络
- 下一篇:基于文件系统备份的去重